
“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的,远比我们要求孩子去学会的有价值得多。”很喜欢《朗读手册》里这句话经典语句,反观自己平时的阅读教学工作中,似乎也有意无意与之保持同样的节奏。
阅读“韵律操”,很认同校长先生说的“现代教育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恐怕会使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的能力渐渐衰退吧?”阅读完这部分内容,就在当天的课堂中去尝试,让孩子在音乐中自由舞动,用肢体去感受,享受音乐节奏,学习了减压舞。虽然孩子们很享受这个过程,但还是过于羞怯,放不开,相信练习多了,会有所进步。
“小林一茶”带孩子们享受“俳句”的美,创作“俳句”。在我的教学中有着异曲同工之美:带三四年级的学生唱诵毛泽东的诗词,彩虹花诗配画;带一二年级的学生参加彩虹花晨诵课;跟着“小一姐姐”学国学经典手势舞;随着季节的变换背诵相关古诗……让孩子们感受着经典诵读的韵律美,男女生轮流读,站立读,接力读,小老师领读,不停变换读的形式让他们充分感受阅读的魅力。
每节课最后十分钟时间里,我们会一起复习最近新学的《少年中国说》,每次练习这首歌,孩子们都激情高昂,原本设计了一些动作,但由于教室空间有限,只把打节拍桌子的动作添加了,其他的都还没来得及添加,这学期就匆匆忙忙结束了。
申请的故事田哲学系列书籍还没来得及学习,好在把《日有所诵》上卷都学习完了。每学期刚刚开学时感叹新的学期时间漫长,过着过着就到了年末岁尾。
很喜欢林语堂《生活的艺术》里说的:“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的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读书亦如此,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都会融进你的血肉。如苏辙所说: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
期待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如冷玉斌老师所言:让美成为一种心灵习惯,以审美的精神,用审美的方式,与孩子们在每一天进行生动而快乐的美的巡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