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得到上线一门新课:梁宁的《增长思维》,在学习完开头几讲内容后,我很是兴奋,因为这门课的研究对象虽然是企业,但是其中所隐含的智慧同样适用于我们个人的成长。

1、关于“死亡”
梁宁在课程中讲到“一个企业是否死亡来自企业主导者战斗意志的破产”,这种智慧同样适用于个人,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要我们还在坚持,则未言失败;只是我们有的时候还需要有智慧的坚持,因为“善败者不亡”,如果是死扛硬顶,落得个人财两空的下场可能并不是智慧的做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辩证的看待坚持和倔强的关系,进一步是倔强、退一步是坚持,这需要大智慧。诚如梁宁文中所言“开始创业,你期待的是增长,其实天天面对的都是生死进退”,创业是我们用真金白银在战斗,其实我们的人生貌似没有这么残酷,但是每一天的抉择都会影响我们后续的成长;万维刚在“不要被小事击垮 ”一课中也提出,“慢性日常烦恼”虽然小,但是却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工作表现,这个时候我们采取积极的天都面对这些“小烦恼”,其实我觉得其中所采取的态度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死进退”,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问题抬高到这个高度,那么我们终会做到“履霜,寒冰至”,保持“谨小慎微”,从而获得持续进步。
2、自我定位
梁宁在课程中将企业区分为四种类型:一是速生速死的草莽企业;二是占据大部分的腰部企业;三是小部分的头部企业;四是极品的顶级企业。作为个人,也应该接受这种现实,要做到头部的概率太低,如何让自己摆脱速生速死的状态,能够在一个体系中占据中坚位置,让自己在一个体系中成为可依靠的那一部分是我们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像梁宁在文中所言:“我们都是附着于生态系统生活的,你对于自己在附着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其实要打量一下的,因为它会决定你的高度,甚至生死”,就是提示我们要找好、找准自己的定位。
3、关于知识结构
作者把大机会比喻成“天眼”,通过格上财富的安立欣、框架传媒的谭智和创建中国股市的张晓彬三个故事告诉我们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其实知识结构就是认知维度,而运用知识可以通过对照的方法在不同场景运用;知识结构会让我们看待同一事件的时候有不同的眼光、不同的想法,产生不同的结果,一方面我们要通过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通过不断的练习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这门课还没有更新完,总体感觉这是一门非常棒的课程,作者在探讨研究问题的时候,喜欢从最基本的人性需求进行分析、探讨,这样得出的结论很是让人信服,也很有代入感,让人容易接受和吸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