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从推送上提到《三块广告牌》,这是部老的奥斯卡获奖电影了,很久前就知道这个题目,但是望文生义地感觉没有什么兴趣去看,直到推送上提到关于女性的话题,独立女性这个事已经变成了当代的主流口号。
电影故事情节简单,发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一个小镇上的故事,女主是一位离异单身母亲,一儿一女都处在青春期,母女关系紧张,然而在一次母女争吵后,女儿在外彻夜玩耍时遭遇奸杀并被焚烧,由于案件时过半年多依然没有进展,女主便开始了对当地警局的抗议,在家门口的路边竖起了3块红色硕大的广告牌曝光警局和局长的不作为。在这个抗议过程中,警局局长因罹患胰腺癌末期选择了自杀,局里仅有的3位警察之一的年轻警察在局长死后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剧中女主和他人的关系都很差,她不会对任何人微笑,总是板着脸,对任何人都充满了排斥,对牙医,对前夫及其新女友,对广告牌老板,对警局里的人,对镇上电视台的记者,对自己的儿子,对牧师,甚至是对主动表示友好和支持的小矮子。我想她心里很憎恨这些阻止她不要再继续调查女儿谋杀案的人,因为她觉得这些人都不理解她,她内心很孤独,很怨恨自己,某种程度上是她引发了女儿的意外,而这不是能被原谅的,所以她一心寻求破案能给女儿一个说法,给自己的一个解脱。
女主不管遭遇到任何孤立,威胁还是无望,她都抛开一切去坚持自己的做法,虽然案件并没有破获,但是她的执着间接促成了一些改变。有时候我会想,这些执着的人,甚至有点贬义叫这些“一根筋”的人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影响了TA身边的大环境,有很多的政策的推动都是因为一些小人物的坚持才做到的,从一方面讲他们就像是在和平年代的那些“革命派”,就像战争年代为了民族利益而自我牺牲的烈士们,但是从另一方面个体角度而言,他们置自己于不顾,尤其像剧中有句话“不要让怨恨变成了愤怒”,心理上的无法平衡导致他们走向了“私刑”的一端,而就算仇恨得以回报,自己也无法继续未来的生活。
在心理学上,全然接纳自己是个很重要的概念,我们的内心总有各种正面和负面的想法,这些想法指引了我们的行动,时间在前进,人也在发展中,每一个决定都是来自想法的选择,去识别自己真正的需要,或者执着,或者升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