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找到文化的互通点,我们才能引起共鸣

找到文化的互通点,我们才能引起共鸣

作者: 影汐_7136 | 来源:发表于2023-05-05 07:38 被阅读0次

    最近在看一些电影的数据,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很多中国的大片的票房都是国内的观众撑起来的,而国外的票房少得可怜,只有那些在全国数一数二的电影,在全球才能排的上名,中国在电影投入资本方面其实是不弱的,但是在海外的传播,却依旧存在着一些缺陷。

    1、国人与海外观众的审美不同。在中国,很多电影之所以会火,除了题材内容,我觉得很大一部分,还是因为演员,演员本身就吸引了不少的粉丝,但是在国外,演员的影响力会比较小。

    2、国人和海外观众的价值观念不同。国外的价值观,很多时候都是个人英雄主义,但是中国很多时候都是家国情怀,集体主义,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电影表达出来的梗,但是海外的观众却未必懂,所以也导致了这种传播的失效。

    重温了一下《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作为中国首部科幻大片,不得不说,它是成功的,它打破了中国电影长期不被海外市场认可的一个僵局,引发了国外观众的强烈关注。

    而《流浪地球》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在于它大胆突破了好莱坞科幻灾难片在故事设定、人物关系、情感内核等方面的固有模式,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符号,讲述关乎全人类共同命运的中国故事。从而最大限度地跨越文化、民族、国家的界限,获得全球观众的喜爱,探索出了用中国方式讲好科幻故事的成功范例。

    电影的形式可以说是复杂多样的,但跨文化传播的核心是对核心价值观与情感的认同。东亚和东南亚自古以来就处于中华文明圈的影响之下,拥有类似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语境,文化传播也相对便利。而在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好莱坞电影以民主、自由、人权、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观作为传统,注重情感表现与人性刻画。这种文化的差距和隔阂是阻碍跨文化传播的一大障碍,但并非不可逾越,有时甚至有一些助力作用。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但同时也存在着共同的追求和交流的可能。

    与好莱坞强调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流浪地球》体现的是中国的集体主义、故乡情结与家文化。

    有位国外的记者这样评论:“《流浪地球》的故事中有一个前所未见的元素:地球整个被抬走放进另一个太阳系。”大多数美国科幻电影中,大灾难来临之时,第一选择就是乘坐宇宙飞船逃离地球。而《流浪地球》中,人们却选择了带着地球一起逃生。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不同的思维方式。

    此外,《流浪地球》将主人公的核心自我定位于“地球人”,把中国文化特有的家国情怀放大至全人类的格局和视野,也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影片的主要角色均为中国人,但是在叙事中,该片并没有刻意强调主人公的中国背景,也没有把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角色绑定,而是把一个个拥有中国背景的个体放到了全人类共同拯救地球的集体主义情景中。

    影片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地域、民族、国籍等差异,将所有角色的第一属性首先定位为 “地球人”,所有人关注的是地球和人类的命运,从而成功地构建起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体系。这种安排可以使不同地区的受众产生“移情”效果,表现人类在天灾面前的命运与共,但在电影中的解决方案又是基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中的集体主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电影通过全球化的视野去传递中国式的价值观,使得海外受众更容易理解人物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从而在无形之中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流浪地球》的成功,立足于其全球化的视野和以中国文化作为精神内核讲述中国式的故事。以此观之,中国电影应该在承认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努力挖掘文化接近性,减少电影的意识形态色彩,尊重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只有找到了不同文化间的互通点,才能引发全球观众的情感共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找到文化的互通点,我们才能引起共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lf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