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金庸先生去世成了网络新闻谈论的热点。
我看了几篇介绍金庸先生的文章,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作为一代武侠小说宗师,他的历史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在很长时期内将无人能够超越。
在当今网络时代,以写武侠小说为生的网络写手很多,据说有的人一天能写五六千字,其中也不乏一些赚了大钱的。但和金庸老师比较起来,这些人就如同鸟鸦见了凤凰,没有一部作品脍炙人口,没有一个作者妇孺皆知。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是这些作者不够勤奋?是他们写作水平太低?还是编故事的能力差呢?恐怕都不是。据我观察,很多网络小说情节还是非常精彩的,写作语言也很成熟老道,可以相信这些作者也是博古通今的。之所以不红,时也,命也,运也。
金庸先生就很有运气,他出生于书香之家,从小就爱写作。刚开始参加工作时每天收听翻译外国新闻,以写作为生。他和梁羽生先生同桌办公,关系很好,梁先生的小说他都先睹为快。后来梁先生停笔,他受命续写武侠小说,自己还有些不情愿,没想到一炮走红。
后来他创业办《明报》,因经营惨淡,开始在自家报纸上刊登自己的连载小说,深受读者喜爱。这才有了后来的一系列作品,才有了辉煌的金庸时代。
也许在金庸先生看来,他的最爱并不是武侠小说,而是他喜爱的历史研究,但我们却是因武侠小说而认识金庸,膜拜金庸。这是不是很讽刺?
一代武侠小说大师,竟然没有将武侠小说作为最爱,难道真的是无意插柳柳成荫?
反观当今的一些网络写手们,每天没日没夜地搞创作,很多人累坏了身体,熬出了疾病。对他们来讲,这应该是自己的最爱了吧?应该是他们拼其一生的追求了吧?悲催的是,却生不出一部能够走红的作品,只能在低级层次上无望徘徊。
都说运气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但很多人准备一生,却终盼不来这份运气。
诚然,时代不同了,现在进入网络媒体时代,人们更关注于一些短平快式的文章,大部头的小说少有人看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更浮躁了,象纸质吋代那样靠写小说吸引大众已不可行。也许,今后的网络作品应该考虑转换形式了,在新的形式下,也许会有新的大师产生。
但无论形式怎样变,作品总要通过媒体才能发表出来,因此,掌握媒体资源才是关健。对于没有资源的创作者来说,要付出万倍的努力才有可能成功。因此,大师终是大师,只能膜拜,不能效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