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野情,吟风骚显秀丽。

作者: 一朵低温的白 | 来源:发表于2018-07-20 17:37 被阅读44次

绿树浓荫夏日长,想到菱叶穿过浮萍而出,风中的水草猎猎有声,过雨荷花或清爽,或热烈,或慵懒。心头真像是织锦那样美了。

这般褶皱,想来天空不作美是烈日的脾性,倒也寻常。忆起李白忘情沉醉于“夏日山中”,在山林无拘无束,旷达潇洒,不为礼法所拘的形象,有风度极了。“裸袒青林中”,“露顶洒松风”,这种自在的逍遥,与之相比,世间万物都不及他似了。

这种个人情感的放纵与宣泄,可以说达到了极点。不受世事人情拘束的闲散心情,正是野情的绝妙之处。

古代寄情山水者很多,人至山水处,寄情山水间。山为静,水为动,一番相忘于江湖的气势,让人心羡不已。“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已经是修炼至圆润的,这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有异曲同工之妙,此乃人生第三大境界。初心在黑白颠倒,是非混淆中,变得寸步难行,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人开始在禅中彻悟时,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这便是返璞归真,所谓“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事世,无需进行去处世”。

诚然,只有这时的山水是眼里最美了。那些各领风骚的诗人,一定有种洞察世事后的淳朴本真,才能安然在尘世间行走。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还得是大彻大悟。

为啥诗人被贬后多寄情山水,或说古代文人当官后都爱寄情于山水?也许是“艺术家”租不起房吧!可能是自己心与世俗偏离,所以身在尘世,而心能感受到超凡绝俗的味来。

寄野情而后得吟风骚,是尤其要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后人看了秀丽的文字,可能作者写时心意不全为明媚,甚至更多是清冷。比如《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或凄苦,高雅的处境,这野生生的情感都是寄托着文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然而得以流传千古的风骚不计其数,却都值得后人来赏鉴。

怀着一种自然的闲意,深夏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好,是你想见,便可以相见到的!

相关文章

  • 寄野情,吟风骚显秀丽。

    绿树浓荫夏日长,想到菱叶穿过浮萍而出,风中的水草猎猎有声,过雨荷花或清爽,或热烈,或慵懒。心头真像是织锦那样美了。...

  • 五律·与逸之并寄

    我早能无句,君迟亦有诗。 幽怀将与共,逸兴复相随。 但得野情动,不妨吟思驰。 平生知所寄,一并得时宜。

  • 洞仙歌:野 箫

    轻纱薄野,风摇孤情乱。箫瑟涟漪渡霄汉。慰心愁、一曲化蝶檀香,寄夜半,晨雨滴零婉转。 星隐秋色暗,又叙衷肠,管韵吟伊...

  • 【七律】夜深伤怀随吟

    七律 夜深伤怀随吟 文/冯素萍 浮沉宦海恼无涯, 期寄诗书隐野家...

  • 七律·感赋

    欲醉此生吟意长,诗痴得酒更轻狂。 风骚惹我无穷兴,韵事寄他千古章。 纵使吟眸探胜景,也教文思动衷肠。 自从争把妍辞...

  • 诉别愁

    天蓝水宽情谊深, 绿叶清风水中吟。 师生兄弟情无边, 离别之时真心显。

  • 七绝·醉复痴

    【文/武立之】 我自嗟哦不计时,眼前一切可成诗。 风骚任把平生寄,欲饮还吟醉复痴。

  • 春末感怀

    春末感怀 两载情何寄,廊前问惠风。 花香曾几缕,吟断烛光中。

  • 竹枝词 愿

    如来自在悟枯禅,意净深枝雁不眠。 我寄风骚恁憔悴,风骚寄我一婵娟。

  • [情笺悠悠寄谁吟]

    文/劉钗钏金 三更书台笔墨浓, 情笺悠悠寄谁吟? 离思幽怨空余恨, 一片痴心梦难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寄野情,吟风骚显秀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mq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