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们说,
也正是因为疫情之下这个特殊的时刻,
让他们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01
1月22日下午,我和老公从杭州开车抵达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我们戴着口罩站在到达出口等待着,我的手中还捏着另外两只新口罩。
一切要从去年8月说起。那时我们环游世界到巴西,蹭吃蹭住在8年前认识的巴西朋友家里。同样热爱旅行、对这个世界上瘾的Jairo和Rosana和我们有讲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天。当我们说起平日里中国的生活如何如何的时候,总能看到他们惊奇地睁大了眼睛。那时我意识到,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对另一半地球的人来说,是那么与众不同。
那几天,Rosana和我成了很好的朋友。女生之间总是有那么些只属于女生的小感觉,聊几句天、互换几个眼神,就明白彼此惺惺相惜。离开巴西的时候,我把目光深深投入她的眼睛里:“一定要来中国玩啊!来中国,住我们家里!”
三个月后,我们几乎走遍了整个南美。在11月的某个午后,我收到了一条Rosana的WhatsApp:“我的假期在明年一月底至三月,我们决定来中国啦!”
订好了机票、做好了行程:上海、杭州、西安、北京。而当我们期盼已久的1月底到来的时候,新型冠状病毒也来了。
02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来上海,骑在爸爸肩头望见的尽是人山人海,我只想回家,人满为患的马路总给我一种巨大的不安全感。而这一次,我们逛过城隍庙、走过外滩、路过东方明珠,整个城市都那么静悄悄的。偶尔在大马路上遇到行人,也都是戴着口罩匆匆走过。只有城隍庙的花灯和沿街的红灯笼,提醒着我们当下时值春节,而人们却无心去赏。
Jairo问:“街上没有人,店也都关门了,是因为大家都回家过春节了,还是因为病毒?”
我们回答:“都是。” 我说:“你们知道吗,我从没见过这样的上海。”
从第二天开始,我们接到了一个又一个坏消息:武汉封城了、故宫关门了、兵马俑关门了,所有收费景区都关门了……
我们赶在年夜饭之前回到了杭州。我们尽力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巴西朋友感受一下中国春节的氛围、中国文化的气息。
03
年夜饭那晚,奶奶拿出了毕生绝技,第一次向外国人展示了中国北方女人手工包饺子的技能。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奶奶几秒钟功夫就把一个面团揉成了一个环,又把环切成了许多面疙瘩,最后把面疙瘩擀成了饺子皮。Jairo惊讶得目不转睛:“这个面团刚才发生了什么?怎么变成饺子皮的?我已经回忆不起来了!”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中国人的食谱。
巴西人食谱中的动物,不出这么五种:鸡、牛、猪、鱼、虾。在上海,我们非常“有心”地带他们品尝了一碗牛蛙面,鼓励他们:“要勇敢!”之后的某一天,我妈妈特地给每个人做了一碗海参汤,说是可以增强抵抗力,却一举击溃了巴西人的心理防线。
而我们家那一顿普普通通的中国年夜饭有哪些动物上桌了呢?猪、鸭、螃蟹、黄鳝、水母(海蜇)、甲鱼。除了猪和鸭,其余的每一种都是挑战。尤其当我妈端着一整只甲鱼来上菜的时候,手臂就从Jairo的左肩伸过,Jairo下意识地瞄了一眼,就这一眼,让他惊叫出声:“Oh! Oh!It's a turtle!!!”
事实上,中国食谱里的植物,绝大多数也是他们没见过的:笋、藕、黑木耳、海带、紫菜、各种青菜。更不用说汤圆、米糕、馄饨、小笼包、酒酿小圆子……我们也才发现,原来中国的饮食里有那么多团团圆圆的东西,看上去都差不多,其实每一种味道都不一样。
那几天在朋友圈里呼声很高的臭豆腐和皮蛋,我们也给投喂了。臭豆腐,是在宝石山脚下偶然遇到的,那弥漫了整条巷子的香味儿,快让Jairo给跪了。臭豆腐还没出锅,他们就开始求饶:“拜托你们,不尝这个好不好?”我说:“这个只是闻起来臭,吃起来很香的!”
Jairo隔着口罩还要捏着鼻子,说:“我刚闻到这个味儿,还以为是有人在这儿养了一群猪!”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对“地狱来的”皮蛋好评如潮,把皮蛋拌豆腐吃得一勺接一勺。他们说:“至少这是蛋呀,在心理上就没有障碍,不像那只乌龟……”
04
在杭州的之后几天,我们几乎就天天宅在一起。偶尔能找到一些还在营业的射箭馆、桌游吧、VR馆,就带着他们体验一些新鲜的。
去巴西的时候,我曾带去一幅自己画的中国画送给他们,Jairo一家人喜欢得不得了!这一次来中国,Rosana一进家门就注意到了我挂在墙上的中国画习作:“你教我们画中国画好不好?”
于是宅在家里的时候,我们把餐桌变成了画桌。我用汉字写下了“斋罗”和“荷萨娜”,他们便一笔一划地依样画葫芦,像小孩子一样比谁写的更好,一旦有谁写错,就会遭到大家无情的嘲笑。
他们也一笔一划地跟着我学画小老鼠。才刚画了一个头,大家就笑得眼泪直流!“你这个画的是条鱼吧?哈哈哈哈!”“你也没得好,你这怎么看都是只乌龟!哈哈哈哈!”然后一边拿纸巾擦着被戳中笑穴的泪水,一边用毛笔继续倔强地修修补补,终成了两幅能够以假乱真的作品,再盖上个红印章子,有模有样的。
在没有快递和外卖的春节,我们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地出门买菜。他们第一次见到如此local的中国菜市场,菜市场里勤劳可爱的摊主们也第一次见到如假包换的巴西人。在水产区,我们孜孜不倦地指着一只只大塑料盆中的“食物活体”,教小孩儿似的一个个告诉他们:“这是牛蛙,这是甲鱼,这是螃蟹,那是黄鳝,你们都吃过哦!”然后幸灾乐祸地看着他们僵硬又扭曲的面部肌肉,乐此不疲。
“老板,来一条黑鱼,我们做火锅吃。”
“哪一条,你选!”
当老板麻利地剖肚去鳞切片的时候,号称最爱吃鱼天天都要吃鱼的Rosana已经默默退后,越退越远。她说,在巴西,一般见到的都是鱼排,偶尔也有已经洗干净可以即刻下锅的整鱼,在中国吃鱼居然还要见证一条鱼从生到死的过程!
我问她:“那今晚你还吃不吃鱼了?”
她回答得不假思索:“吃!我最爱吃鱼了。”
05
当晚,我们在家一边涮火锅,一边天南地北地聊。对上海什么印象呀?Empty。最好吃的中国菜是啥?笋。最难以接受的呢?乌龟。射箭好玩不?好玩。VR游戏好玩不?吓得只能说葡萄牙语。
他们说,当他们通知亲朋好友、向单位请假说要来中国的时候,大家都满脸的不理解:“中国?为什么要去中国?”对绝大多数的巴西人来说,中国还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地方。在他们的固有印象中,中国只有这么几个关键词:万里长城、社会主义国家、脏脏乱乱的、不怎么发达。因为那些开在巴西的中国商店,通常都琳琅满目地摆满了各种小商品,质量低劣、价格也便宜。
而在中国的这么几天,他们两眼放光地走过古色古香的城隍庙、河坊街,心旷神怡地漫步过恬静美丽的西湖,360度转头打量扶梯交错的现代化综合体,亲身体验了箭馆教练专业流利的英语教学,一眼相中了超高性价比的小米手机和运动手环,目瞪口呆地见识了我们每天网络购物和移动支付的日常。
他们说:“原来中国这么干净又发达!比巴西至少领先了好几年!”
我们说:“不不不,你们只是看到了大城市的一面。”
他们说:“你们这是中国式谦虚,我们懂。”
06
那一天,他们拿出了千里迢迢带来的礼物。一大包马黛茶和一套马黛茶具、一本木头封面的速记本、一个来自亚马逊的手镯,还有一张打印出来的合影。照片中,我们四个在巴西的梦中小屋前灿烂微笑,照片的背面用葡萄牙语写着:“来自你们亲爱的巴西朋友,Jairo和Rosana。”
后来,我们一起想办法改签了机票,他们把去北京和西安的行程改成了泰国。临走前,我们表达了千万个对不起,邀他们千里迢迢来一趟,结果却什么都没玩上。Rosana说:“你们完全不必担心,最重要的是这个中国年我们在一起啊!”
是呀,重要的不是宅在哪里,而是和谁宅在一起。
那天,我们四人走在西湖白堤,一位摄影爱好者大叔说:“给你们拍个照吧,在这个特别的春节,很有纪念意义的!”
后来他们说,也正是因为疫情之下这个特殊的时刻,让他们看到了中国政府的效率,看到了困难中最亲切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谨以此文致敬那些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们
岁月静好,只因你们负重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