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我爱的,爱我所选择的。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全班流行一种带着铃铛的帽子,好多女生都买了,戴这种帽子成为风靡的时尚。我想要妈妈买给我,妈妈却买了另一种她认为更适合的那款给我。我虽然失望,但是慢慢的觉得好像这款确实更可爱些。
长大一点,有了羞耻感,我明白自己的与众不同。在山东膘肥体壮个头大的群体映照下,我由于身材矮小,在人群中总是那么扎眼,我的愿望变成了“哪怕像一个普通人一样隐匿于人群之中”。所以渴望融入与不独立于人群成了我的诉求,可惜这个愿望在十几年后才得以实现。
随着学习越来越重要,我的聪明劲儿有了彰显之处,当老师把我作为优秀典型夸奖,硬把我推向闪光灯下,博得大家关注的时候,我又品尝到了被关注的快乐,内心隐匿于人群的希望更换为被别人赞赏和认可的希望。
从小我就知道别人的羡慕不来,要发现自己东西的好。
走题了吗?答案是并没有。所谓的灵魂伴侣虽然好像在说你的伴侣,但前提是你要知道自己灵魂的模样。多少人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你不能够描画自己,不了解自己,你也很难去真正爱一个人,更不会匹配到与自己真正契合的另一个灵魂。
男人与女人要么站着沟通,要么躺着沟通。
伴侣需要能够沟通,有的伴侣虽然天天吵架,话不投机,但是可以床头吵架床尾和,躺着交流也是一种交流。
只是站着交流未免多了点理智少了些冲动,只是躺着交流也容易冲动太多而发生错误。
伴侣间最好的模样是能够平等的对话,顺畅的交流,不管是哪一方靠着打压彼此的自信来获得自尊,这种方式都算不上是平等。
在漫漫长河里,婚姻幸福的最朴素的表达就是——门当户对。这里讲经济、社会地位的平等常常是平等对话的基础,地位的悬殊与身份的不平等本身就给对话增加了难度,他的经历是你完全不了解的,你就很难做到感同身受,伴侣间的理解就不能发生。
真正的现实是:只要有爱就能克服一切阻碍,只可能发生在童话和琼瑶故事里。
伴侣间的三种层次:第一层彼此信任,第二层彼此理解,第三层彼此欣赏。
能够彼此信任就已经具备了契约基础,你相信我,我也相信你,我们可以缔结一起创造美好生活、应对风险的婚姻契约,也相信彼此许下的承诺能够在某一天达成。
比信任更高的是理解,理解是我了解自己,我也了解你,能够站在你的立场,对你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做到尊重和理解,甚至可以生发出默契,因为我理解你的想法,你也晓得为什么我做这样的选择。
最难达到的是彼此欣赏。因为欣赏是建立在前两个前提之上,并且还增加了彼此的独特个性与特点,我们很容易欣赏的是自己不具备的某些品质或者才能,而这些常常发生在个体独特性之中。不管是多么亲密的两个人,他们都不可能是完全一样,彼此独特的部分是彼此领略其中趣味之处。我们亲密无间,但是仍然保留自己的独特,并且我们互相欣赏这种独特。
所谓的灵魂伴侣,就是两个相似或者互补的灵魂相遇,相知,相伴,彼此在漫漫的人生路途中克服孤独与无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