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问题。
在这个贩卖焦虑的年代,不少家长竟然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渗透双语教育。
就拿我的老家魔都来说,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入幼儿园之前就让他们去学习英语,一年在语言培训上的花费平均多达两三万。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笔花销有增无减。
可是,孩子还是不肯说英语。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语言环境。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发现社交场合中的强势(地位)语言。
如果社交强势语言和他们的母语一致,那么他们就会继续愉快地使用母语。
如果社交强势语言和他们的母语不一致,那么他们就会学习社交强势语言。同时,母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发展缓慢、停滞不前,甚至退化。
Leo一岁多来的猫本,那时候他中文英文都说不利索。
家里的环境是以普通话为主,偶尔夹杂一点方言。
因此,他刚刚去daycare的时候,只要周围有华人的小朋友在说中文,他就会兴冲冲地转过头去看、去寻找那个熟悉语言的来源。
但是,很快他发现大部分的小朋友,包括老师都在说一种他不熟悉的语言。走在街上,听到的也是这样的语言,连打开电视,爱看的动画片里也全是这样的语言。
慢慢的,他语言的天平就开始倾斜了。
大概半年之后,我发现他对说中文的人没有特别的敏感了。听到有人说中文,他也不会兴冲冲地去看了。同时,嘴里也开始蹦出来一些英语单词。
在这个过程中,我和熊先森也做过一件不太好的事情。Leo和很多小朋友一样,咬字不清。刚开始,他经常会把“蛋糕”说成“蛋刀”,把”大公园“说成”大波园“。
又有一次,他说“我要吃蛋糕”的时候,我们忍不住就笑了他。结果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不愿意再说“蛋刀”,只说“cake”。因此,家长千万不要过分干预孩子的语言发展。
现在他三岁多,发音比以前好多了。平时就是中英文混着说,一样新的事物,先用中文学会的就用中文说,用英文学会的就用英文说。
如果说中文的时候别人没有反应,那他就会用英文再说一遍。反之亦然。
这个过程特别像我们小时候从方言过渡到普通话的过程。
因此,孩子说不说英文,说中文的时候是说普通话还是说方言,都是看语言环境的。
孩子远比你想象的狡黠,因为他们生来就是来学着适应这个世界的。如果是无用功,他们恐怕是不会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