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成长心理想法
乖和懂事,不该是谢谢孩子的词语

乖和懂事,不该是谢谢孩子的词语

作者: 吴在天 | 来源:发表于2016-10-07 11:53 被阅读846次

为什么自己一直在和孩子强调,要有礼貌,要对别人说谢谢,孩子就是不懂说谢谢,哪怕我在旁边提醒,他都不肯说。难道说声谢谢就这么难吗?是不好意思说,还是不想说?

昨天有一位女士给我留言。她说,假期带着6岁的儿子出门逛街,挤上地铁后,便有位年轻的小伙子站起来给他们让座。本想着儿子在外面玩的那么累,而且自己提醒了儿子那么多次,当别人给我们让座时,要主动跟别人说谢谢。结果,儿子一个字都不说,一屁股就坐了下去,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完全没有对别人表示道谢的意思。

碍于公共场合,她又提醒儿子要给别人说谢谢,可是儿子望了望对方,依然不说。这位女士描述,当时就有一种崩溃的感觉。

回家的路上,她又继续跟儿子强调礼貌的重要性,甚至详细的举例子,什么场合该说谢谢,该对什么人说谢谢,什么时候去和别人说谢谢…。

儿子表面上好像都懂了,但这位女士说,她猜可能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是会这样,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这也是她感到很崩溃的原因。

后来,我反问了她一句。

我说,你是否有对你的孩子由衷的表示感谢呢?你是否曾对他真诚的说过“谢谢”呢?

(01)

我们对他人会经常说谢谢,而对家人说谢谢,似乎就会显得有些生分。特别是对孩子,我们似乎都很少对孩子说“谢谢”,通常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对孩子说“真乖”。

这些场景充斥在我们生活之中。

比如我们带孩子去坐公交车,孩子主动给老人让座了。收到最多的回复,可能不是谢谢,而是,真乖真棒真懂事。

家里来小客人了,我们请孩子把他心爱的玩具和心爱的零食拿出来分享给小朋友分享,我们很可能也是在对孩子说,“乖,你很棒,你很大方”。

我们,欠孩子一句“谢谢”。谢谢他的分享,谢谢他的礼让,谢谢他的帮助。

谢谢,不仅是表达感激,也是表达尊重。

(02)

我还记得,一位朋友曾经和我分享的一件事情。

有一天,她和孩子去小区楼下玩。走到一楼大堂的时候,看见前面有一位老奶奶,应该是刚刚从另外一部电梯出来,走在她们前面。老奶奶的腿不是很好,拄着拐杖慢慢的往外面走出去,大概是出去散步的吧。

她们母女俩走的比较快,已经到了大堂的门口,大门是需要先按一下门禁才能把门打开。

朋友按了一下门禁,拉开了门,准备等孩子先出去。孩子走到门边的时候,想了一下也跟着妈妈站在了大门旁边,和妈妈一起拉着门。原来,孩子想和妈妈一样,帮忙拉着大门,照顾行动不便的老奶奶先出去。

老人家见状,很有礼貌的和她们母女俩说了两声“谢谢”!

让朋友没想到的事,她的女儿,也很有礼貌的回复了一句,“不客气!”

朋友顿时被那个场景感动了。

因为,很少出现这种情况,成年人会和孩子说“谢谢”,即便是在自己家里,姥姥姥爷通常对孩子的也只是说真乖真棒。

更想不到的是孩子当时的回应,孩子自动反应的说了句“不客气”。朋友说她在平时几乎是没有听到孩子这么样的回复,但显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吸纳了这句话。孩子在成年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已经学会了如何使用“谢谢”、“不客气”等,她知道在这个场景下可以使用。

等这位老奶奶出了大门之后,老奶奶还回头微笑着对她孩子说“谢谢你!小姑娘。”

朋友分享说,当时,她就在心底,由衷的对那位老人家说,谢谢你对我的孩子说谢谢!

朋友,从心里感受到,那位老人对孩子的一句谢谢,背后却是两个平等人格之间的相互尊重。孩子,感受到了对方的感谢和尊重,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回应或感谢他人的帮助。

成年人之间的交往,会建立在一个相对平等的态度上,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会跟对方说谢谢,而不会说你真乖,真懂事。

一句“谢谢”,表达感激的背后是尊重。

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互尊重的情感,更容易流动。这不仅是亲子之间的情感关系,也是两个独立人格之间相互的平等和尊重。同时,这种人格之间的平等和尊重,更有利于孩子社交技能的提升。

(03)

然而,为什么常常在孩子这里,我们要对孩子说“乖”呢!

乖是什么?

乖,是成人给孩子提供的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

当我们要求孩子乖的时候,其实是带入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恐惧。

比如家里来客人了,有些父母会让孩子和客人的孩子分享玩具,通常我们就会对孩子说,“乖,你好棒”。其实,我们担心的是,如果孩子没有这样做,而对方的孩子又哭了的话,我们和亲戚朋友之间,是否就尴尬了,是否亲戚朋友间的情面就不好过了?

又比如,当孩子发自内心的礼让或分享时,我们不对他说“谢谢”,而是跟他说“你好乖呀”,其实并没有尊重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而是用了另外一种方式,告诉了孩子,你要活得“正确”,是这样就对了。

这不是在谢谢孩子,更不是在表扬孩子,这是在抹杀孩子的真自我,这是在引诱孩子建立假自我。

与人分享和帮助他人,本来就是建立在内心自愿的基础上的,这样的分享和帮助才是真情实意,而不是迫于外界的压力或讨好他人的需求。

“正确”之所以如此的重要,是因为,我们在童年的时候,也是以这样的方式成长的。只有在符合父母认可的正确方式的时候,才能够被父母接受,才能够被社会接受。

等我们成了父母,我们也在不经意的,把“正确”的生活方式,灌输给孩子。

所有的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当孩子发自内心的和你分享的时候,当孩子主动帮忙作某事的时候,谢谢是对孩子最好的认可,谢谢孩子才是看到孩子的真自我。才能让孩子去追寻他自己真正的价值。

活着,是为了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乖,听话,是好孩子的存在价值。但,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孩子的存在价值。真正的生命力,是能够听见自己的声音,尊重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分享、礼让,才是发自内心的分享和礼让。

尊重孩子,请在孩子与我们分享的时候,孩子帮助他人的时候,真诚的对孩子说声,“谢谢”!

原创文字/不懂点心理

作者:在天,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行业从业7年,始终在自我成长的路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fffcc857d3cd:你貌似平时培养的习惯,
  • 巴图鲁:原来如此
    吴在天:@巴图鲁 :)
  • 吉祥如豫:只看题目 果断点赞 你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感谢分享
    吴在天:@小心艺 果断谢谢
  • 冰雪原野:写得真好,想到今天给一个老人让座,自己拉着扶手被挤来挤去,她居然心安理得的坐在那里没有给我道谢,我当时真是好后悔给她让座。
    两个懒散的人:@冰雪原野 看来我比较运气好,每次让座都能换来一句谢谢或者善意的一笑!😊
    冰雪原野:@不懂点心理 :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吴在天:@冰雪原野 :smile:
  • 月夜星空:真诚而平等的对待与尊重孩子,更能培养孩子成熟的心智。
    吴在天:@辉友号 总结真好
  • 柴子恒:想起我以前大学时是说谢谢最频繁的时期,从没刻意思考,就只是真心感谢然后顺着口自然就说出来了。估计说的实在太频繁了,隐约据说是受到他人的嘲笑,自己倒是没在意和当回事,也没有太不舒服,就没追究询问细节,除了有点觉得莫名,还觉得这个情况不知哪有点喜感,所以记住了这件事。之后还是会很自然地对所有感谢的事说谢谢。感恩真的是件很开心的事。所以对孩子说谢谢我也都认为是一件很正常很庄重的事。谢谢你的文章让我明白原来好多时候说乖其实是想说谢谢啊。
    吴在天:@玛丽酥vs杰克酥 :smile:发自内心,真好呀

本文标题:乖和懂事,不该是谢谢孩子的词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ey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