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散文简友广场
人群中的孤独||重读鲁迅(2)

人群中的孤独||重读鲁迅(2)

作者: 魏治祥 | 来源:发表于2023-12-12 20:51 被阅读0次
图:网络

重读鲁迅的杂文,读到《小杂感》中的一段文字: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个孩子。楼上有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想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那一年,估计先生的住房条件不大好,环境嘈杂,文坛也嘈杂,他皱了眉头写文章,越写越觉得这世界吵闹。

是先生冷血吗?非也。那分明是一种孤独。

先生站得太高,他的高度在那个时代无人可以企及,高处不胜寒,那是一种渗透到骨子里的孤独。

忽然想起了一首老歌,刘德华唱的。

“不喜欢孤独,却又害怕两个人相处。”......

那首歌我也会唱,而且有相同的感受。尤其是后面的“在人多时候最沉默,笑容也寂寞,在万丈红尘中找个人爱我”,唱出来竟有一种莫名的伤感。我理解歌词中的那个“爱”,其实是理解。年轻时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在人群中并不沉默,话比较多,表面上并不寂寞,但就是孤独,就是想找个肯倾听的人来说话,就是感觉人与人之间很难沟通,就是感到常常被人误读。那时候读了一些书,身在小县城,却过早地被唤醒了,过早地知道了远方,成了职场上的另类。那时候,特别能理解诗人拜伦的心情:“恨我的,我报以微笑;爱我的,我报以叹息”。大抵因为那爱是错爱,而那恨更是恨得莫名其妙。那时候孤独得狠了,便是迷茫,便是放纵:打牌,喝酒,玩游戏,直到成为一个脱离了高级趣味的油腻大叔。放纵之后还好意思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自嘲:梦醒之后无路可走。

不能跟先生相提并论,但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孤独。

孤独似乎与寂寞与孤单是近义词,但孤独在精神层面上却更深刻,更沉重,更难以言说。

著名作家史铁生是这样看待孤独的:

“孤独并不是寂寞。无所事事你会感到寂寞,那么日理万机如何呢?你不再寂寞了但你仍可能孤独。孤独也不是孤单。门可罗雀你会感到孤单,那么门庭若市怎样呢?你不再孤单了但你依然可能感到孤独。孤独更不是空虚和百无聊赖。孤独的心必是充盈的心,充盈得要流溢出来要冲涌出去,便渴望有人呼应他、收留他、理解他。”

两个无法沟通的人在一起聊天,聊得“亲亲热热”,聊得热火朝天,其中那个心灵充盈的人,那个渴望有人呼应他、收留他的人,因为不可能得到呼应,因为还得敷衍并且配合着说些废话,那种孤独便是折磨,便是一种痛。

鲁迅先生跟遗老遗少不是一伙的,跟当局不是一伙的,跟左联不是一伙的,跟假洋鬼子不是一伙的,跟阿Q更不是一伙的,他注定了孤独。

他的生前身后,一直在被人误读。

先生55岁便离开了人间,是受不了孤独吗?

当然不是。

先生倘若活着,还会孤独吗?

难说。

2023年11月9日

相关文章

  • 《许子东重读鲁迅》听后感

    《许子东重读鲁迅》听后感 感谢分享和推荐,让我有机会听到《许子东重读鲁迅》,谢谢你和你们。 《许子东重读鲁迅》包括...

  • 重读鲁迅

    早年购买了一部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经典大全集》。初读时囫囵吞枣,并不能理解其中深意。记忆中尚且保留着几...

  • 重读鲁迅

    还记得初读鲁迅时,自己宛如置身于冷水之中,周围的水是那么熟悉,而那寒度却让人窒息,仿佛一下子就窥破人性的险恶,一切...

  • 重读鲁迅

    鲁迅从来没错,人性从未改变,市场经济也许真的不适合中国。

  • 重读鲁迅

    回家的公交上,百无聊赖,手机下载鲁迅的杂文,重读鲁迅,跟上学时候的感受截然不同。上学时感觉真的有些茫然,不知...

  • 重读鲁迅

    重新捧读鲁迅先生的作品集,先是《呐喊》,然后是《彷徨》,每一篇都是把这个“死人”的世界展开在我面前,冷、阴冷,间或...

  • 重读鲁迅

    都说鲁迅下了教本,但我要重读鲁迅,不带任何政治标签色彩的。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风格迥异,各领风骚。 但看中国近现...

  • 重读鲁迅

    消极自由,积极自由。不爱自己是不太可能爱他人的,不爱己的做不了父亲。“凡是不爱己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坟,...

  • 重读鲁迅

    记不清有多长时间不曾读书了,更别说是有点晦涩难懂的鲁迅的文章了。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鲁迅的文章犹如一把匕首刺进...

  • 重读鲁迅

    (新韵) 盛世清平鼓乐吹,谁堪冷眼对横眉。 形销闰土生无望,病愈狂人待两闱。 蝼蚁迷失无物阵,文豪困坐铁屋堆。 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群中的孤独||重读鲁迅(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vq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