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 《超级个体》--能力管理-幸福人生-一个幸福公式,测测自己
一个问题
“幸福这么主观的东西有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呢?”
一个概念
幸福=快乐+意义
所谓“快乐”,其实就是短期的、当下的一些令自我很愉悦的感受;而“意义”是长期的对他人和社会的一种价值感。如果把快乐和意义作为2个要素,你可以把人群分成4种类型,即自我实现型、盲目奔波型、享乐主义型和虚无主义型。

第一种人:自我实现型
有意义也很快乐,被称为“自我实现型”。
这群人既关注未来的意义和价值,也关注当下的快乐和体验。
第二种人:忙碌奔波型
追寻意义但是常常忘记当下的快乐,被称为“忙碌奔波型”。
第三种人:享乐主义型
关注当下,却不太关注未来的意义,被称为“享乐主义型”。
享乐主义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倦怠和无意义感 。
人类最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间,把自身的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时候。
第四种人:虚无主义者
既不追求快乐也不追求意义,被称为“虚无主义者”。
一个策略
有个方法很容易帮你辨别,就是尝试一下 幸福笔记 。你可以回想一下,上周你做过印象最深刻的关于幸福的5件事,给它们的意义感和快乐程度分别打分,看看单独的分数是多少?你也可以把总分加起来,看看你上周获得的幸福和意义的总分是多少?很快你就会知道自己是属于哪个类型。
1.忙碌奔波型:与自己约会
对于忙碌奔波型,增加目标达成过程中的快乐是很有帮助的。你不妨尝试一下与自己约会。
你不妨试试和自己约一个会:把自己当成是一位贵客,正儿八经的在日程表上面填上一个约会时间,推掉所有的工作和邀约,暂时忘记苦大仇深和宏伟的目标,用自己最享受的方式过一段时间——可以是听听音乐、读读书,或做一些无用又有趣的事情,享受独处或者跟你喜欢的人待在一起……总之,就是要正确地浪费掉这段时间。
把自己当成人生中很重要的人。
2.享乐主义型:意义镀金术
忙碌奔波型的人要“加快乐”,而对于享乐主义来说,就应该“加意义”,不妨称之为 “意义镀金术”。
从小事开始,比如多做点善事,多帮帮别人,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3.虚无主义者:动机检索
对于虚无主义者来说,你可以选择“加快乐”或者“加意义”中任何一条路径作为启动。
细小的、让你幸福的事情,就是你人生的火苗。 关键是要持续地为这个火加柴,慢慢地把它变成一个真正能够燃烧你人生的燎原大火。
4.自我实现者:努力更幸福
对于“自我实现者”,你可以更幸福!你可以把问题从 “我怎么样才能算幸福呢?”改成“我如何才可以更幸福呢?”在“幸福笔记”里回顾上一周的5件事,然后问问自己有哪些是希望增加更多快乐的,有哪些是希望增加更多意义的,有哪些事可以多做,有哪些事可以少做。
总之——通过“加意义”和“加快乐”,每个人都可以更幸福。
一个总结
沙哈尔认为,幸福=快乐+意义。通过这两个要素,能把幸福分成四种类型。
盲目奔波型信奉的是“到达谬误”,认为只有在达成一个有价值的目标之后,才有可能得到幸福。他应该做的事情是“加快乐”。
享乐主义型的问题是快感至上。他们认为,只要不断地刷快乐,就算没有目标也可以幸福。他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于梦想和价值,因为他们连有限的幸福都感受不到。
你可以通过记“幸福笔记”了解自己是哪一种类型,然后通过“与自己的约会”、“意义镀金术”、“动机检索”,让自己变得更幸福。
幸福不是用来学的,而是用来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