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玮老师的著作《班主任兵法》已三遍余,每次读无不为他书中的与学生之间“斗智斗勇”的教育故事所感动,尤其是实践篇那些精选的教育案例,每个案例都富于智慧,读后令我回味,引发思索,然而效仿老师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我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假期漫漫,我加入了“简知书院”——180天读书计划,静心听读了《非暴力沟通》后,随着思考的深入,我豁然开朗。原来我仅“照搬照抄”万老师的教育案例的处理方法,却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技巧。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作者卢森堡博士指出暴力沟通除了吵架、吼叫、辱骂这种常见的语言暴力之下,还有一层更为隐秘的暴力,即细微的语言暴力,他从四个维度总结为道德评判、进行比较、逃避责任和强人所难。简书中形象的将它们称作四大恶人。我意识到自己恰恰是一个“暴力沟通者”。我就是在这个环节出了问题。书中提到的隐秘暴力——细微的语言暴力,我屡屡中招。故学生不能欣然接受我的意见,其原因就是我粗糙的沟通方式。要想不被“四大恶人”裹挟,我总结出一句话:别急,慢慢来。下面我就与大家分享自己读《班主任兵法》遇上《非暴力沟通》的读书心得。祛除第一恶,不带评价的观察。回到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在“兵法”六月三日的第十一个案例中,他“啃”项王那块硬骨头的经历,几个回合的较量,万老师从恼火到做出偏离原来设想的决定,甚至后悔,稍后心生寒意,最终冷静。同感于文末老师说的:此时我已完全恢复到了冷静与理智的状态,情绪已经收放自如。当一个人完全理性的时候,他就能控制并利用自己的情绪,他会生气,会微笑,会面无表情,会惊喜交加。他生气是因为这种场景需要生气,他微笑是由于那种场景需要微笑,情绪成了他解决问题的工具,它主导情绪,而不会让情绪牵着鼻子走。还原我在日常班主任管理中与学生沟通时,场景比这还要激烈呢!我会煞有介事地叫学生出教室,会喋喋不休地细数学生的“罪状”,会自以为是地妄下评判。正如我们国家的那句老话叫做防微杜渐,就是说在源头上把这些微小的错误给消灭掉,才不至于因为一个个蚂蚁洞,毁掉了千里长堤。更何况我与学生沟通是在掘堤呢?卢森堡博士认为我们习以为常的话语:这人怎么这么差劲!这孩子怎么这么淘气!你妈怎么这么不讲道理!你怎么是这样一个人!你是怎么当人男朋友的!他是不是脑子有病啊!这些有着强烈主观判断的话,就是道德评判。所以万老师觉得项王这块硬骨头难“啃”,就是沟通之初那些潜在的语言暴力,在暗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