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十字路口的抉择》
在美资厂工作3年,刘红光完成了从杂牌军到正规军的华丽转身,从聚焦于现场管理只知道埋头干活,到能够操盘整个公司的质量管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质量部最高负责人,无论是硬技能,还是软技能都通过实战获得了进一步提升。
5天8小时,不用加班,压力不算大,很多职员都打算做到退休。
刘红光并不满足,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遇到了天花板,在这家公司无论做的再好,也就这么大的盘子,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再加上自己掌握了一身的本领,应该到一个更大的舞台去施展手脚。
有了想法,就开始实施。面试了好几家公司,最终有两家公司他印象很深刻。
一家在隔壁镇上,规模五十人,做电热水器。
很早,刘红光就到了工厂。他跟保安大致问了下,就蹲在距离厂门口不远的地方休息。这家工厂给的职位是品质经理,老板是伊朗人。
他整理了衣服,修整头型,就进入厂门。坐在对面的是三个伊朗人,全英文的面试,持续了3小时。问了很多问题,包括体系、质量管理、客诉处理、产品、工艺知识。三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刘红光从自己的经验库里快速地检索答案进行回复。这个场景,他并不害怕,应对如流。最后,让他回去等通知。
在保安室,大叔问他要了多少工资,他说比上一份工作多要了2000。大叔说,你傻呀,你的前任是你现在开价的2.5倍,在这里他上班晚半小时来都没事。
听了大叔的话,刘红光脑门冒汗,这个工资确实超出了自己的认知,做质量管理居然能够拿这么高。自己怎么都没有这么肥的胆子。
心里有一点点懊悔,不过能够应聘上的话,也比上一份工作多了很多钱。
第二家工厂在另外一个镇子上,规模有3000多人,做汽车零部件,属于一级供应商,在行业内非常有名气。
面试他的是一个品质副总经理,叫David,湖南人。英语交流、质量管理等问答了两个小时。David说,欢迎他加入这家企业,给他的职位是品质主管,希望他能够在一年内做到副理,他很看好他。
刘红光出来后,绕着工厂外围转了一圈,这个厂真的好大呀。能够有幸进入,比自己以前真的是好太多了。
伊朗厂那边没有发offer,刘红光就到这家台湾厂来报到了。
刘红光分配到的宿舍是两室一厅,洗衣机、冰箱、空调一应俱全,就住在二楼。他带着各种行李就搬了进来。
收拾完宿舍之后,他接到了伊朗厂的电话,说公司同意录用他。刘红光挺纠结的,到底去哪家,自己也没有什么主意。工资差不多,但伊朗厂给的职位是经理,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被别人叫做刘经理,总比刘课长,刘主管威风多了。而且保安大叔说了那个岗位的工资预算很高,前景挺光明。这个offer是等了一星期后才到。要是早一点的话,他就不会来这边报到了。
他想了想还是打算去伊朗厂,就拨通了电话给David。副总听了很震惊,马上过来他的宿舍,问清情况,说:你那个伊朗厂几十个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倒闭了都不知道。你看看咱们这个工厂,规模多大,人员有多少,资本有多雄厚。刘红光想想他说的有道理,就把红桶放回了宿舍。
第二天,正式上班。
刘红光发现这个公司品质部的主管有十几个,橡胶车间、吹塑车间、包装车间各一个,注塑车间一个,钢管车间一个,CNC车间一个,焊接车间一个,来料检验一个,QE有三个主管……。主管上面是副理,有两个,一个负责二楼的成品组装,一个负责一楼的零部件生产。再上面就是品质副总经理,听说品质总经理一直了招聘,还没到岗。
刘红光负责的是整个三楼,包括线束组装、电子车间、仪表车间、燃油传感器成品车间、压铸车间、机加工、凸轮机、丝印车间等。
学习了半天的体系、流程文件,就收到了15天的培训计划。这么长的时间,真的是超出了刘红光的想象。
大公司就是好,允许你半个月不用干什么活,全身心投入精力和时间去学习,深入了解公司的产品和工艺。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刘红光带了一个本子就去各车间跟着品质主管学习。每天都需要写学习心得,以及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他就像贾宝玉进入了大观园,从来没有见过一家工厂有这么多的部门,所有的零件都自己生产制造,这就是所谓的纵向一体化。
这是因为这家工厂的特殊性,它给全球商用车供应传感器。像卡特彼勒、MAN、沃尔沃、戴姆勒这些卡车巨头,一辆车就卖两三百万,价格贵,订单批量就会少。不像乘用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轿车,大批量生产。商用车的量一般都很小,但价格贵、利润高。
这种行业的特点是小批量、多品种,供应商很难配合到位,无论是品质,还是服务都跟不上。索性老板就决定都自己做算了。买来SUS316或SUS304不锈钢板材,自己做有缝钢管,折弯成需要的螺旋或弯曲形状;买来钢棒,用自动车床或者CNC加工成需要的螺母、油嘴;买来塑胶颗粒、注塑成型塑胶件;买回橡胶颗粒,经过蜜炼,做成密封圈;买来硬纸板,招聘一个包材主管,自己做包装箱。
老板是台湾人,一般而言,台湾厂都是抠抠搜搜的。但这个老板不是,每半年都会给员工加工资,如果你不加,还会被找过去谈话。当然加工资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和这个员工的贡献相关。老板还免费借给职员钱,几十万,希望你在东莞买房,买车。不要一份利息。做这些事情都是想和员工长期绑定在一起。
刘红光每天按部就班地去学习,认真地观察和记录。他铆足了劲,打算在这里大干一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