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都玩过两个常见游戏——象棋和抛硬币,这两个游戏形象的类比了生活事件的两个极端。
从某个角度来讲,象棋是一个几乎可以忽略“运气”成分的活动,(当然这是在不考虑对手状态不佳等因素的情况下),而抛硬币则是另一个极端——纯运气成分的行为。
而生活中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项行为,都是“运气”和“能力”调和的结果。
而导致在均值上下波动的很重要一个因素就是“运气”,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超常发挥”和“发挥失常”其实就是这种现象的一种诠释。
所谓“均值回归”就是无论高于或低于价值中枢(或均值)都会以很高的概率向价值中枢回归的趋势。
我们来看一个工作中的例子:
领导往往会把奖罚看看作是一个人工作表现的重要鞭策,可是如果这次员工因为“运气”问题(当然接到任务情绪不佳或被分配到不擅长的工作等都可以归类到运气的大范畴内),工作结果很糟,但即使我们什么都不做,他下次的工作表现大概率都会有所提升,因为他的工作表现会向他的真实能力靠拢,当然这里并不是在完全否认奖罚的价值,而是不应该盲目夸大奖罚手段的作用。
另一个常见的场景就是,为什么系列电影很少会延续经典,因为第一部成功,投资方才会考虑拍第二部,既然成功,那它就是在均值之上,那第二部大概率会回归均值,质量有所下滑就是正常现象,当然你也能举出很多优秀的系列电影,但这种情况大都是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均值”的结果,比如请了更好的编剧、特效等,提高了整体团队的“均值水平”,而非打破了“均值回归”的定律。
这两个事例都在告诫我们正确分析事物运行的逻辑和因果,但我们却不能盲目的用“均值回归”来解释周遭事物的因果。
我们的大脑更愿意接受因果联系而非数据统计,来解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譬如:被问到一个选手这次为什么表现的比较好,如果回答:因为他上次表现的差,这就难以服众。
我们不断地拆解概念是为了更好的指导生活和工作。
我是一个成长的执着追求者,我始终认为个人能力和财富回报之间是符合“均值回归”定律的,每天坚持晨读和输出,内化概念,就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均值”水平的过程。
这同时也解释了,那些机缘巧合获取意外财富的,却很少守的住的情况。
让自己不断积累,提高“均值”水平,增加遇到更多机遇的概率,让自己提前配得上拥有理想结果的资格,更好的结果自然会不断向我们靠拢!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思考快与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