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党的宗旨就是买买买,打着只买对的旗号,却囤积大量没有实际价值的物品。金钱和空间的挤压,使得生活陷入不良的恶性循环。
入手了两本《断舍离》,专门处理物品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对物品的全新认识、人对自己真实状态的认识、人对物品的处理方式方法等,可以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指导我们。

其中的心灵篇对我感触很大。它是离开物品,走向更深的层次——心灵,指引我们达成心灵空间的清爽、舒适与自在。
01
对待物品,态度要有转变
从源头上入手,截断不必要物品的流入。物品的出与入之间,出口的可惜并不重要,入口的可惜才是真的可惜。
有位同事,很喜欢收集名牌包包,甚至可以说爱包如命。但是因为名贵和稀有,她又舍不得用,把大部分包储藏在衣柜里。这位同事未婚,自己租房居住,她说每次搬家的标准,就是房子要有足够大的衣柜放包。同事们平日聚餐活动,她也以攒钱买包为由拒绝参与。
这位同事没在入口上做好节流,完全被物品左右了生活。
除了沉迷收集物品,非物质类囤积更严重,随着网络信息大量传播繁殖,我们手机里、电脑里充斥着各种收藏的文章和资料。这些觉得有些用处的内容,无限的占满了存储空间,虽然电子产品存储空间不断增大,可我们仍然感觉不够用。
可怕的是,当我们真的想找其中的一个内容时,却犹如大海捞针。
拥有物品的数量和我们内心安定指数成正比。可是,你真的需要这么多吗?一直让你购买的理由,要么是受广告等营销的鼓吹,要么是他人有我也要的心态,要么是恐惧将来型,比如买很多日用品,担心哪天涨价。
这些需要我们直面自己,与物品面对面,用心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然后再决定是不是接纳它。
物品整理,通常是讲整理和收纳。而断舍离,和整理归纳有根本上的区别。
整理归纳,过程的焦点是物品本身。物品基本不变,主要保持物品有序,合理利用空间。
断舍离,焦点则是以自己为中心。主要是让所留物品“需要、合适、舒服”,过程是主动性的,且能让物品更加精简。
我每次旅行会买特色的礼品,小摆件、饰品、书籍、特色服饰等。可是过后很多东西被束之高阁,很少再用。随着纪念品囤积,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影响到储纳空间正常使用。
书中讲到“扔不掉东西的人”中,我就是属于执着过去型。过去东西的收留,是对那段时光的保存。但是如果物品没有尽其用,还消耗了空间和精力,可以考虑舍掉了。
扔不掉的东西,就是因为“可惜”的想法牵绊,扔掉会觉得浪费。实际上物品有它的生命周期,从生产、流通、持有时间、回收利用、最后化成最基本的分子、再次重生,这本身就是一个物体的循环过程。
另外,舍掉并不是丢弃。舍是物尽其用,将物品送给更需要的人,比如说好看的纪念品送给朋友。
等你把物品送到别的地方,送给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物品就会获得新的生命,这也到达了断舍离的更高层次。
从原本自顾不暇的状态,成长到有精力去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有机会去实践“喜舍”精神。
02
培养俯瞰力
这是一种站在高处,以广阔的视野,用整体的观点来掌握事物的能力,是瞬间掌握当下“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有意识、自在、果敢地度过人生的力量。
“断”中的俯瞰力
书中描写经济泡沫经济时期,社会上掀起的争建高尔夫球场热浪的事例。经济萧条衰退后,高尔夫球活动越来越少,很多高尔夫球场因为不景气而被迫关门。
当初因为兴建高尔夫球场时,大规模砍伐,造成了不少泥石流灾害,同时为了种植草皮,使用大量农药,造成农业用水污染。而且高尔夫球场对于周遭的生态环境影响很大。
无原则肆意改变生态环境,一旦没了利用价值任由其荒废在那儿,成了无人的荒地,这都是欲望驱使下造成的后果。
“舍”中的俯瞰力
这里讲到三分法,即做好大分类。比如整理衣柜,先分为同类、清洗、存放3大类;在同类中再分衣服、包、其他3个中分类;在衣服中再分外衣、内衣、居家服3个小分类。扩展分类,能有效查看物品和归纳。
这种方法不仅用在整理家居上,还能应用到生活各个领域。
制定广告策划方案,都要从全局的角度去掌控事物。能够以高远的观点确定自己当前的位置,明白自己要什么,以及制定什么样的策略。
“离”中的俯瞰力
离是从物品的拘束中脱离出来,断与舍不断交替重复,会带来离的状态。此时,身体和精神都会有很大变化。
比如阅读和不阅读,看似两种人每天同样的生活。但在事物的认知和行为上,爱阅读的人思考的更多,践行的更多,自然成长得更快。这就像一个走的螺旋楼梯,一个在原地划圈。俯瞰下来,两者都是划圈,但是立体角度看,螺旋楼梯是一阶一阶不断上升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成长的过程。

03
生活中,要懂得加减法
断舍离得到的心灵提升,是一种加法哲学。它会引导人们转换思考模式,不断的进行自我肯定,并从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
工作中,我们总是列很多的计划。可是实践中,由于时间和能力限制,无法一一达成。这时候我们的关注点完全被“我真没用”“任务为什么没有完成”所占据。自责和不解慢慢地变成不安和焦虑,折磨自己无法前进。
这时候我们转换角度,看看我们已经完成了哪些计划,这就是用加法生活。这种一点一滴的累积自信,慢慢的将自己训练的更有意识性,那么生命就会越来越丰盈。
生活中也是如此,别人开豪车住别墅,可能他们为赚取这些,牺牲掉了许多和家人陪伴的时间。我们也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同家人享受岁月静好。而不是在羡慕别人的过程中,丧失了本拥有的快乐幸福。
生活上,我们不被外在物质所累,就要保持减法的生活方式。
书中提到日本的和服,与必须完全吻合才能好看的西服比起来,和服只需要把多余的部分折尽腰里调整衣服的长度,或是用腰带和内带调整松紧就可以了,和服的设计,处处都彰显着就算体型变了,也完全可以继续穿的智慧。常带三分饥与寒,这句话蕴含着以不足为贵的智慧。

多年前,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所造成的核泄漏引发了我国部分地区民众的抢盐热潮。一时间,“盐荒”也成了人们的热议话题。抢购者担心日本核电站爆炸对人体有影响,买碘盐回去吃预防核辐射,有的则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无法再提炼盐。
商家在营销过程中,通过优惠券、赠品、满就减等策略,总能吸引消费者购买更多物品。消费者感觉不用掉手中的优惠券,就像自己亏了一样。
但是无论你抢多少,由于你进行的是没有计划,不加节制的购买,你的心里仍然是不安的。同时过剩所造成的不健康,也侵袭着自己。
入口处的大肆涌入,都是因为人们减少了自己的思考、感受和分析。现代人的忙碌和信息过量,很容易让人失去这种能力。我们往往听从于电视、网络、或者是小道消息。这些本应该由自己来判断的事情就交给他人去处理。
所谓的简单就是不随便接纳。
希望这段书评对你有用,活出那个更真实的自己。
end.
我是@调皮的向日葵,感谢您的关注和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