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事之间流传着一个口头禅:不要和命运逼犟。当然,这句话大都是同事之间吹牛扯淡的时候用的,并不出现在正式场合。一开始我也没有注意这句话,总觉得这句话和其他市俗的闲话一样,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就像菜市场大妈之间的闲谈,散发着烂菜叶的味道。
逼犟实际上是一个比较低俗的词,至少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这也正是它能在民间快速传播的原因。那么逼犟到底是何意呢?我们知道犟字的意思多为顶嘴、强辩、执拗、固执,其实大多数情况是贬义,这是毋庸置疑的。前面加一个逼字其实是一种对贬义的加深,有一种强烈的低贱意味:其实质是一个形容词性的代词,代指很低贱的那个犟劲十足的存在。
确实,命运弄人。现实生活就是这样,当然,幼稚无畏的年轻人大多是不相信这一说法的,只有那些历经了岁月沧桑的中老年人会有这样的感悟,原来到头来都是注定的命运,没有成为自己想要的自己、没有实现既定的理想。既然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可言?我们活着就是来履行自己的命运吗?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命运的反抗,在年轻人的眼中就变成不要跟命运逼犟了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反抗命运成了一种显示自己低贱的方式了?
追根究底,所谓命运只不过是外部环境与自我能动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应该肯定的一点是命运确可弄人,不然的话怎么会有既生瑜何生亮,怎么会有智人和大猩猩呢?其实每个人都无一例外的成为了活生生的例子。所以命运弄人是无可厚非的,有人抱怨也是无可厚非的。或许你会说这样只不过是懦弱者的借口罢了,这是不积极的悲观的表现,便因此向这样的人投以鄙视的目光,这样真的对吗?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投以怜悯,其实悲观者更容易体察事物的本质,悲剧更接近现实,乐观反而预示无知,所以不要片面的贬低悲观与悲剧。但是我们是否一味悲观,动不动就悲观呢?显然不是,要知道命运弄人并非无可奈何,最起码你可以鄙视它,不能轻易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虽然外部环境有些是我们不能逾越的,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努力争取不是吗?其实只要努力了结果不会太差,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讨厌某些人说结果不重要,结果当然很重要,只不过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结果,努力的过程才是意义的大部所在。这个道理大多人是知道的,所以他们能做到即使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也不悲观也不抱怨。只求无怨无悔便是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现在的一些年轻人,说出不要和命运逼犟这样的话呢?我觉得与其说这是一句闲谈扯淡的话,还不如说是一种社会心理的绝望和价值导向的重大失误。幸而儒家思想也培养了一些爱闲谈扯淡的人,尽管有违背初心。这是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改革开放前的人大都比较幸福,这样的幸福来源于大多数人都一个样,一样穷的吃不饱饭,一样刚从战争的废墟和政治斗争中挣脱出来;还有就是无知,不知道除了吃饱饭外还有什么好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到了现在可以说贫富差距悬殊到离谱,投个好胎比啥都重要,各种诱惑各种挑战各种壁垒都是不能逾越的障碍。关键是现在的人都知道别人在干啥,大都是有文化的、都不傻。价值导向是有钱就等于拥有一切。其实任何时候都会有关于命运的话题,只不过现在的社会使之爆发式增长而已。
我觉得这个问题只要是人就不会免俗,需要肯定的是经济社会如此发展是好的,咱也不能归罪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吧,这是非常不明智的,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可避免。那么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呢?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完善相关制度的同时,关键培养一种新的生活信仰,那便是追求自由、快乐,享受生命带来的欣悦!其实我们没必要在一些事情上花费太多时间、精力或是金钱,只要自己快乐便可。尊重自己所想的,按照自己愉悦的方式行事,取悦自己的同时方可取悦别人,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知道什么是非必需的。多做最坏的打算,向死而生,方可无惧于生死无惧于现实,方可快意潇洒过一生。
有时候当我们解决不了一个问题的时候不一定是问题太难了,而可能是问题提错了,就如应不应该和命运逼犟这样的问题。其实没什么应不应该,你要做的是建立自己的生活信仰取悦自己,快意生活便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