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再次聆听王崧舟老师的讲座:统编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与案例分析第十讲—回归课程。

我们解读文本时,教师、文本、学生、作者,编者、被称为是五方会谈,作者、教师是文本解读的深入区,编者、学生是文本解读的浅出区,作为教师,我们要站在学生和编者的角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来解读文本。

文本:文本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底色,核心图的教学内容通常来自文本最有价值的语文因素。





编者提供了教学内容的课程依据,为什么选择这个文本,而不是那个文本,为什么设定这个单元主题,而不是那个人主题。背后的意图都志向,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但在教学内容的加工过程中,遵循这些依据的不是编者,是教师。

《琥珀》是统编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在单元提示页上,有内容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其中语文要素包括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
这一课的课后习题1、2、3题都紧扣语文要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单元语文要素为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课后练习题。
















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们应该怎么做?
查资料、联系上下文、请教别人。
1.把文中高频的词语,提出不懂的问题。如“松脂”一词,可以发问。
2.通过关键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3.通过发现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
4.通过互文比较,提出不懂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