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成都的第四天,天气终于晴朗了。我们爽快的脱掉雨衣,扔掉雨伞到达了乐山大佛。
爬山的路上我们看到了弥勒佛,就是大肚子笑眯眯的那位,他所在的地方叫做兜率宫。兜率是梵音音译,意为“知足”、“喜足”。兜率宫也就是弥勒的住处。据《佛祖历代通载》,五代时僧人契此,体形肥胖,常挂一口袋行乞。他出语无常,预示凶吉。坐化时念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后人以他是弥勒转世,此像造于明代。也称“大肚罗汉。”
山不高,说着话的功夫就到山顶了。山上庙里供有三位雕像,他们就是乐山大佛的三位修建者。导游饶有兴致的开始介绍起来这三位修建者,我们的导游是个小姑娘,她说她姓刘,但是因为四川的发音不标准,刚开始我们许多人都听成她姓牛了。就像她在介绍刘备的时候,我们老听着她在说牛背。所以她的介绍我们得支楞起耳朵来仔细的听。
修建的第一位是海通禅师,他是一位法师,来自贵州,有一次他云游到了四川乐山,当时乐山这三条大江交汇的地点就在大佛脚下,后来他就留在了乐山,决定开始修建这个大佛。但是修建大佛需要大量的金钱,他没有钱,所以就去化缘,结果化缘了十年,带着钱回来时被被当地官员知道了,贪官见钱眼红,就带着人到山上对海通禅师进行压榨,海通禅师想修大佛,没有钱就修不了大佛,所以他不想给贪官银钱,但贪官拿不到钱,不肯罢休。于是海通禅师说宁愿挖自己的眼睛,结果贪官不相信,所以真让他挖眼睛。海通禅师眼睛失明后,就让他弟子继续修建,他就在旁边听着凿石块的声音,这样就修了好几年。大师圆寂后,工程被迫停了10年,当时修建了九年,到了肩膀的位置。
十年后,出现了第二位修建者,章仇兼琼,他在唐玄宗时期担任剑南四川节度使,来这里当官,游船时看到圆圆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就觉得奇怪,问了老百姓才知道是乐山大佛。当时唐朝佛教盛行,于是他为了争取修建大佛的资金来源,向朝廷提出以完税及地方的税收作为续建大佛的资金。他也用自己的钱修,总共修了有七年,修到了膝盖位置,不过这个人当官很厉害,所以被调回京当大官了,于是这个乐山大佛又停工了。
这一次停工停了四十年。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第三位修建者是韦皋,也是来这里当官,在后续的时期内继续主持了大佛的修建工作。他修了十五年,终于修完了。原来还给大佛修了亭子,后来被大火烧掉了,只留下了裸漏的大佛。
这个乐山大佛从公元173年开始,修修停停,总共经历了九十年才算最后完工。目前,乐山大佛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大佛为弥勒佛坐像,坐着的高度是71米。乐山大佛的脚下是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仔细观察乐山大佛的鼻子是黑色的,因为战争时期被大炮炸掉了,后来人们做了个木头鼻子安上的,木头经过风吹日晒就变得有些黑。
因为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所以山顶上的寺庙就叫凌云寺。凌云寺的“凌”字还特意写错了,不是两点水而是三点水,也寓意着三条江汇集在此处。
其实到了山上,发现香火也是非常旺盛,烧香拜佛的,点灯的,还有算吉凶的。我女儿比较感兴趣,拉着我看寺里的和尚给一位女士说吉凶,嘴里念念有词,把手指指到对方的额头上,似乎化解什么。我觉得听别人的隐私不太好,就把姑娘拽走了。
出了寺庙,发现朋友们坐在那边休息,孩子们手里都吃着冰激凌,开心的玩笑着。也不知道他们对乐山大佛的修建是不是感兴趣,但是我想他们对冰激凌的兴趣可能会更大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