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新年伊始。家家户户祈福求福。在门上贴上对联,到寺庙的抢上烧头柱香。向神佛求的什么福,我们不得而知,写在对联上的,是人人可以看得到的,祈求五福临门。五福是什么?《尚书》上所记载的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通俗地说就是 “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这些通通被称为世间福。享有最高世间福的就是皇帝。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就是洪福齐天了。世人求福都是求的世间福,没有人求清福的。好像是人老了,什么都干不了了,清福自然而然就来了。清福这个词在人们心里甚至有些无可奈何,被冷落的味道。比如退休了,或是给孩子们交权了,总要自嘲地说一句“我要享清福去喽”。其实,清福是最长久,最真实的福报,没有智慧,是享不了清福的。
清净的福叫清福。有人觉得清福,啥也没有,有什么好享的。人什么也不干了,清福自然就来了。其实,享淸福的重点不在福,而在重在享,在如何看待“福”。眼里总盯着世间福——福禄财寿,没有就挣,有了就花。挣不到有烦恼,花完了又烦恼。世间福总在变化,一心总盯着世间福,会引导着我们的心智由悲转喜,又由喜转悲。所以说,世间有实相的福都是虚幻的,不长久的。
我们现在能看到故宫的红墙黄瓦,处处彰显出皇帝的“至高无上”和“尊贵富有”,而它的主人早已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又有多少皇帝苦心营造的宫殿终归要如同“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所以《金刚经》中佛祖告诉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这些有实相的福德即使如恒河沙一样多,如来也不说福德多。而没有实相的清福才是长久的。
享清福很难。一个人能享洪福不代表能享清福。清福对心性的要求很高,没有智慧的人享不了清福。不信你看看现在有疫情,不让出去,待在家里看看书不好吗?可有人哭哭闹闹就是要出去;有多少老人闲得没事干,对孩子们指手画脚,惹人嫌。人没事可干了,多数人反而觉得痛苦,因为没有智慧的人思想是空的,需要总有事干,占着他的思想。忙着挣钱,忙着顾家,有个假期还要忙着游山玩水。一旦无事可干,他就活不下去了,他害怕那个寂寞。什么事都没有了,怎么活呢。你让他听听金刚经思考思考人生都没有时间,他那里有这个清福呢?一个人学会享受寂寞,就可以了解人生了。
有一个故事给,有一个人每天半夜跪在庭院烧香拜天,非常诚恳,有一夜感动了一位天神,这个天神说:你天天夜里拜天,很诚恳,你有什么要求?这个人说:我什么都不求,只想一辈子有饭吃,有衣服穿,不会穷,没有病痛,无疾而终。这个天神说:你求的这个乃是上界神仙之福。你求人世间的功名利禄,都可以答应你,但是上界神仙之清福,我没法子给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上界神仙的清福给了我们,没有智慧也不会享受。反过来说,我们学会了享清福不就是无欲无求,逍遥自在的神仙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