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巴掌拍不响

作者: 凌凡然 | 来源:发表于2019-10-19 09:53 被阅读0次

    文 凌清清

    凌清清 第103篇原创文章

    01

    “把作业本放下,我们先去练琴,练完琴回来后我们再继续做作业。”看着8岁的女儿咪咪固执地拿着作业本,我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怒火在蔓延,但还是控制着自己,用平静的语调说道。

    “不要,我今晚就不去练琴了。你又能把我怎么样?”我真的要被气到了。因为钢琴是一对一练习的项目,所以临时不去是一件很让人生气和讨厌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浪费了老师的时间。

    这家伙,很明显在发脾气。而让她发脾气的导火线居然是作业。她有几道语文题不会,让我教她。教她做功课,本来是很正常的行为,奈何咪咪的行为和语气实在是太能激起怒火了。

    我已经告诉她应该怎么做了,她还不屑地说:“诺,你自己看一下语文书,看看我应该用哪种方式来修改。”真是让人生气,这做作业是她的事情,我负责教,又不负责做。她居然还这种态度。

    于是我很严肃地告诉她:“你自己看一下语文书的格式,看一下要怎么改。这个我不会帮你的。还有,你的语气让妈妈很生气。我现在不想和你说话。”这是我一直的处理模式,当发现自己有生气的苗头时,就诚实告诉她,并不再继续和她交谈,避免越说越来气。

    02

    眼看着再不出门就要迟到了,我重复了一次我的观点,并给她提供选择:“我知道你在生气,但是必须要去练琴。如果你不想我陪你去,你可以选择爷爷、奶奶,或爸爸陪你去都可以。”“不去,我就不去。你又能怎样?”咪咪依旧很固执。

    一怒之下,我收起作业本不让她继续做。没想到,惹起了她更大的反抗,她使劲用手挡着我的手,差点就和我打起来了。

    好在我一直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是有觉察的,也知道她正在情绪状态,不能硬碰。于是,我停下手中的动作:“妈妈最讨厌这种临时不去的行为,我知道你在生气,但是你还是要去。”咪咪继续嚷着:“我就是不想去,我心情不好不想去,不去会死人吗?”

    我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发现自己越平静,过往学过的亲子知识越能悉数浮上心头。说得也是,身体生病了,可以请假。心情不好,其实就是心灵生病了,理论上也是可以请假的。

    但是,因为自己发脾气,导致钢琴老师也跟着遭殃,这可不是一个负责任的行为。

    我深呼吸,缓和了一下自己的语气:“咪咪,你说得有道理,心情不好,也是可以请假的。只不过,你这样做影响了老师的时间。所以,你可以不去,但是你要承担这笔支付给老师的陪练费。你可以选择现在去,或者选择不去,同时承担老师的费用。”

    咪咪很不服气,还想和我争辩凭什么要由她来支付这笔费用。我知道,情绪状态下的我们,再聊只能越来越僵。看到她没有要外出的迹象,于是我当着她的面和陪练老师说明了请假事宜,并道歉,承诺会正常支付费用。

    做完这一切后,我平静地回到了房间。老公忍不住过来给我点赞:“老婆,你的脾气真是太好了。换了是我,估计肯定当场开骂了。”我笑了笑:“离开让人生气的地方,这是很有用的招式。心理学上叫抽离。”

    文 凌清清

    03

    抽离这一招,不但对我有效,对咪咪亦是如此。果不其然,过了不到10分钟,我听到有人很有礼貌地敲门:“妈妈,我可以进来吗?”咪咪很乖巧地走进来,向我请教数学作业。看起来,怒气已经消失了。我也像没发生过刚才的冲突那样,很自然地和她一起做数学作业。

    过去的我可不是这样的。以前如果咪咪惹我生气了,即便她主动向我示好,我心中还是有疙瘩,不想理会她。

    随着自己不断学习成长,我懂得了孩子和父母连接是天性。当孩子能主动向我们示好时,我们一定要接住孩子的橄榄枝。

    毕竟,我们生气,多数是因为孩子不听话。而希望孩子听话,其背后的逻辑是我们认为我们的决定对孩子的成长更好更有利的。那如果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好,是不是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更关键的第一步呢。

    因为只有我们亲子关系好,才能和孩子继续聊下去,我们才能听进去彼此的话,才能双赢地提出解决方法:或者听孩子的,或者听家长的,或者大家都妥协让步一下。

    和咪咪做完数学作业后,我陪咪咪回客厅的书桌,她做英语作业,我在客厅做运动。看着咪咪很认真做作业的样子,我时不时鼓掌欣赏她一下。

    她的情绪也越来越好,最后还由衷地说了一句:“妈妈,我们两个调节情绪的能力都越来越好了。这么快我们就能都不生气了。”我很同意地点了点头。

    文 凌清清

    04

    根据脑神经学家的研究,大脑中的前额皮层负责人格的形成,其发育一直会延续到接近25岁才完成。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性地出现情绪波动是很正常的。而且,孩子会很容易通过行为来表达情绪。

    而这些行为的背后,大多是孩子内心的挣扎。比如,本案例中的咪咪,因为作业的事情发火,其实就是基于“我不会做,我感觉到很挫败,我很无力”的感受而产生的。

    面对失控的孩子,最好的办法是全部包容他的情绪。而要做到这点,的确不容易。

    一个巴掌拍不响,感觉自己已经被孩子激怒,马上要和孩子发生正面冲突时,我们需要随时觉察自己的情绪变化,然后迅速抽离,给自己更多的空间。

    根据研究,当一件事情发生时,大脑中的“情绪大脑”会第一时间跑出来,而负责掌控人类理性和决策的“理性大脑”则会在6秒后才反应过来。所以,一般情况下,当我们能渡过这“失控”的6秒后,理性大脑就会发挥作用。这也是抽离能起作用的原理所在。

    等情绪处理完,理智恢复后我们再来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更明确的行为界限意识。

    正如本案例那样,心情不好可以请假不去练琴,同时因此造成的自然后果,比如影响了老师的时间、浪费了爸妈的金钱,就需要自己负起这部分的责任。最后,我们还需和孩子协商提出,下次该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本文图片来源于6Q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巴掌拍不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loi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