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十五从军征
两汉 · 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李甲祖籍是右扶风槐里,据说先祖是秦朝大将李信,和名将李广有点远亲。
到了李甲父亲这辈,种田难以填饱肚子,举家投靠长安远亲,做些小生意勉强度日。
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调罪人及江淮以南水兵十万人,第三次发兵,五路讨伐南越国。
汉代征募兵,除应募外,尚有谪兵一说。所谓谪兵,是由上门女婿,贾人,流民和罪人等组成。
李甲这年还有个把月满十八岁,平日不好读书,常舞刀弄枪,体格强健,乍一看倒是有二十出头的模样。因其父平日里做小卖买,里长拿着官府文告上门,令其家出一丁。
李甲上有未出嫁姐姐,下有年幼弟妹,父母亦上了年纪,故谎报年龄,已届弱冠,应征入伍。
辞别父母家人时,自然免不了千叮咛万嘱咐。李甲怕憋不住眼泪,走出巷口时一直未回头,胸脯挺的高高的,眼角依旧有点湿润。
到了军营,一名队将模样的来甄别挑选。一般谪兵大多去后勤,做挑夫搬运之类的粗活,甚少有去甲士兵营。
队将一眼就看到李甲与众不同,走到面前,上下打量了一下,伸出右拳擂了其左胸,眼中流露出赞赏,道:
“好个娃子,会使兵刃吗?”
“回军候话,某尚能使些刀枪。”
汉代军队职称编制有军裨校部曲官队什伍,曲统领称候或千人长,亦可以军候称之。李甲称队官为军候,自是虚誉。队官听了却是很受用,不免对他又高看了一眼。
“其他人到辎重营报道,你跟我走。”
李甲大步跟上,迟疑了一下问:“军候,某到什么营?”
队官止步顾首,道:“步兵营。”
(西汉长安设置常备军八营,中垒,屯骑,步兵,射声,越骑,长水,胡骑,虎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