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原名马三宝,穆斯林,“郑”是皇帝赐的国姓,生于洪武四年,卒于宣德六年,一生跨越三个朝代,命运跌宕起伏,因七下西洋而名垂青史,留下了一段传奇人生。
纵观郑和的一生,有不堪回首的苦难: 战乱中被俘,惨遭阉割,十一岁的小小年纪就在刀光剑影中颠沛流离,受尽磨难。但也有无人比拟的高光时刻: 代表富强、开放、包容的大明王朝与东南亚、印度及非洲进行贸易交流,远播中华的文明、和平与友好。
其间,永乐大帝朱棣的知人善任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郑和自身的努力和成长,因为机遇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面对苦难,马三宝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咬看牙挺了过来,在风霜雨雪中不断增长才干,提升自我价值和核心竞争力,逐渐成长为了一名沉稳内敛,刚强坚毅,可委以重任的大才。
而率领船队下西洋是对郑和学问和胆识最好的检验。茫茫的大海,未知的风险,猖獗的海盗,陌生的国度等等,就像游戏中的一道道关卡,需要披荆斩棘,用智慧面对,一一拿下,方可不辱使命。风险无处不在,这一切的一切,光听听都觉得不可思议,能圆满完成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更难能可贵的是郑和办事的胸襟,实在是有大国使者风范,面对蕞尔小国的侵袭,部下们早已磨刀霍霍,大有此仇不报非君子的架势。而双方实力悬殊,收拾对方如捏死一只蚂蚁般轻易,而郑和却能以大局为重,理智对待,平息众怒,给对方改正错误的机会,得饶人处且饶人。此等胸襟,决非等闲之辈能有之。
以德服人的结果是,船队一路走一路传播了大明王朝对外睦邻友好、和平相处的外交国策,所到之处的部落或国家,与大明朝都陆续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同时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贸易交流。
郑和下西洋,意义非凡,被现代人称之为开辟了"海上的丝绸之路”。
这一做法,与六十年后葡萄牙人达.伽玛船队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手捧《圣经》来到他国,宣扬救世主,结果不长时间就本性暴露,在别人的土地上立柱宣示主权,用暴力手段驱赶、杀害原著居民,一派十足的强盗行径。而郑和船队留下的却是一座看不见的象征和平与友谊的丰碑。两者对比,不言自明。
所以,看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本质,千万别听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
郑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他是否实现了自己朝圣的心愿,史料没有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希望他是一定实现了的。
郑和的一生,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但他一直能以自己热爱的航海事业为伴,有机会去自己心中的圣地朝拜,又是多么幸福而令人羡慕!
风烛残年的郑和为远航耗尽了毕生精力,终于在第七次返航时倒在了第一次远航的目的地一一印度古里,这是他人生的结局,也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让我们记住这个真正的英雄,记住他传奇的一生以及他用一生换来的伟大壮举吧。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