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良辰周的《明朝那些事儿》番外篇的郑和篇,听了好几遍,不觉疲倦。
一是因为良辰周的书讲的是真好听,说学逗唱全部用上,还用上了各种神配音,比如皇帝驾崩了奏哀乐,比如大臣落马了,会放二泉映月。各种神操作,不同寻常的讲书,让人感觉听的不是书,而是在听“德云社”。
虽然老门东的德云社已经成为秦淮风光带的一个文艺标志,但是看演出表都没有郭德纲,都是我一些不熟悉的小相声界练习生们。而我对相声界也并没有那么感兴趣。
今天老何带我相当于宁城一日游。和枫秋坐上他的豪华座驾,去了河西,又去了仙林,一南一北,让我对宁城又有了一些新的认知。原来,这个城市有些地方是真得还不如一座县城,原来,这个城市有些地方却如同华尔街。而这两个意象的实际,却共生在一座城市,且相隔不远处,让我感觉如同活在地球的两端。
不得不说这座城市的魅力与包容,遗老与新生,迸发与希望。
通勤的路有时候会选择经过郑和公园的那条路。之前叫做太平公园,后来改为郑和公园。不大的广场,有郑和雕塑,郑和府邸,现在是展览馆,有迷人人工湖,湖心有喷泉,湖边种满荷花和水草,也有小桥和亭台,湖边广场每天黄昏定期有三组广场舞,音乐热烈,舞姿奔放,在这里感受到了这些老太太们热烈奔向的生命力。
每次经过,便会想,等我的60岁,我会怎样,我会加入其中,成为其中的一员吗?想想觉得挺近,近得好像这一天明天就要来到,一会儿就觉得很遥远,遥远得我都快想象不出那个时候我在哪里,我在干什么,我会长很多的白头发,我会实现一直追求的财务自由和精神自由么。
广场旁边会有很多的小商小贩,仿佛像一场赶集。有卖蔬菜水果的,有卖海苔杂粮还有枣片的,也有卖营养保健品、锅碗瓢盆,甚至还有古玩的。一个城心不大的广场而已,却因为广场舞和小商贩的存在,而有了灵魂。
而这一切的核心,是郑和。郑和是中国一颗不灭的恒心,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相信,历史课本里只要讲到明朝只要讲到外交,都绕不开郑和这个名字。
海上丝绸之路,七下西洋,600多年前的“中国名片”,今天已经上升到了一带一路的政治高度。当年这是一支强大的国家战略力量,就算放到今天也是。
不管他的目的是寻找建文帝朱允炆也好,扬大明国威也罢,从当时的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个人意志和国家的需要出发,反正他带领的那支3万人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将来也恐怕不会有的巨无霸的船队出使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时候,这个之前是回族的元朝贵族马三宝后来成为太监亦是朱棣最贴心最信任的人终于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良辰周口中的马三宝,是个语文、数学、外语、地理、物理、音乐、体育、美术门门精通的少数民族贵族公子。正因为好学的天性以及优秀的学习条件,历史才会选择了他。
但当所有的辉煌和成就都是金钱堆积而成的时候,当朱棣不再的时候,当郑和向明仁宗朱高炽建议加固海防的时候,来自臣子及老百姓的呼声终于压倒了一切。对于朱高炽来说,金钱比国威更重要。
那是中国外交史上最为高光的时刻,天朝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民贵君强,一切都在向着希望野蛮生长。
几年前,到过马六甲,还跳进了马六甲的印度洋浮潜游泳过。在马六甲以及周围,留下了太多关于郑和的遗迹与故事,甚至还有以郑和名字命名的三宝山和三宝庙,内供郑和遗像,至今供人瞻仰。
这个航海时代就造就的战略要地在今天依然让中国曾一度陷入了“马六甲困局”,还好,后来瓜达尔港和一条高铁解了围。
只是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听说当年的下锚之地苏州太仓的郑和公园已成为太仓的标志,自2008年起,便有了中国航海节,以另一种现代的方式纪念着这位历史课本中永远不可被磨灭的恒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