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批评”孩子的三种语言策略

“批评”孩子的三种语言策略

作者: 璀璨星空888 | 来源:发表于2017-10-13 22:40 被阅读9次

    对于幼小的孩子,父母总有些时候需要指出他的错误,告诉孩子不能那样做,这是教育者的责任。可是,很多时候这种批评教育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结果令父母烦恼,孩子无措。说话的内容固然重要,但相同内容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即使成年人也会有这种感觉,更何况年幼的孩子,他根本没有能力分析父母说话的良苦用心,他只是直接从说话的方式上感知成人。父母如果对自己的语言方式作些讲究,可能教育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下面,我就结合一些父母的常见误区,说说我“批评”孩子的三种语言策略。.

    1、准确表达,确保有效沟通

    我曾听说这样的事例,爸爸和儿子一起走,儿子不想自己走了,张着两只手说:“爸爸抱抱,爸爸抱抱!”爸爸说:“你的腿呢?”儿子低下头,看看自己的腿,然后又抬头张着两只手说:“爸爸抱抱,爸爸抱抱!”爸爸带着不满重复:“你的腿呢?”儿子又困惑地低头看看自己的腿,然后张着手,带着哭腔说:“爸爸抱抱,爸爸抱抱!”……很显然,爸爸的意思是:你自己长了腿,就要自己走路。可是,幼小的孩子根本没有这样的理解力领悟力,他真的没有听懂。他以为爸爸就只是问他的腿,他看看自己的腿就在哪里,他真的不明白,他要爸爸抱,和他的腿之间有什么关系。成年人之间说话,有时候讲究听话听音,很多约定俗成或特定情景下的表达,成年人和大孩子理解起来都没有问题,可是,成人面对幼儿也完全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这样表达,就很难保证有效沟通。孩子根本没有听懂,自然没有任何教育效果可言。因此,父母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理解力,尽量把话说得明白准确,少绕弯子。

    还有一位妈妈,为3岁女儿早晨起床磨蹭不胜烦恼,每天上幼儿园都迟到。她说,每次晚了都问女儿:“以后还磨磨蹭蹭的吗?”女儿都会承诺:“以后再也不磨磨蹭蹭的了!”可是,第二天照旧磨蹭,还是要迟到!其实,3岁多的孩子,她承诺“不磨磨蹭蹭”的时候,只是为了让妈妈高兴,因为她知道妈妈需要她这样的表态。对于小孩来说,“不磨磨蹭蹭”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她的头脑中,恐怕并不明确自己的承诺意味着一些什么样的行为。如果,妈妈对孩子的要求是,闹钟一响就要穿衣服,或者早晨不能在家里玩玩具要直接出门,等等,这样一些非常具体的行为,孩子会明确得多,也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做。

    其实,父母平时对孩子说话,语言都是越准确越好,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升亲子沟通的有效性,确保孩子听懂父母的意思,而且,对于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

    2、告知后果,胜于判断对错

    很多妈妈在制止孩子的时候,都是直接说“不许……”或者“……是错的!”父母直接给孩子判断对错,评定是非。这样的语言会有什么问题吗?我曾经碰到一位妈妈,说她2岁多的儿子出去玩时总想摘花,她就告诉孩子“摘花不对。”总是这样教育,她的教育效果还真不错。可是,在家看绘本讲故事的时候,小兔子给小熊送的生日礼物是她自己摘的花,孩子每次看都要说“摘花不对”,下一页画的是小兔子把花绑好了,孩子看了就要说“那是买的花”。妈妈听孩子这样说,觉得很无奈。

    我对孩子一般不会直接判断是非,我会注重告诉孩子行为的后果。大雪小时候也喜欢摘花,我觉得,小孩子看见花十分喜爱,想用手去探索了解,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无可厚非。这时,应该根据环境来区别对待。如果是草地里自己生长的野花,就不用去管孩子。当然,城市孩子如今能够随便摘花的机会比较少。如果是公园里、花坛边,人工种植的花,我就会告诉孩子:“这里的花不能摘,这是叔叔种的花,摘了叔叔来罚钱呢。”大雪都能接受。即便大雪没有多少机会随意地摘花,但她也清楚,摘花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不可以摘。

    生活中的很多事,都无法简单地评定对错,对错判断常常会因外界环境的不同而变化。父母笼统地定义一件事的对错,难免会面临孩子在生活中发现反例的尴尬。再者,是非观念的形成,要依靠孩子自己的判断力。只有给孩子自己判断的机会,孩子才能在生活的经验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判断力,今后面临各种未曾经历的生活场景,也能够做出恰当的判断。如果父母从小就不停地给孩子定义对错,要么孩子完全屈服于父母的权威,不会自己思考判断,凡事要听从于别人的意见;要么孩子大些后质疑反抗父母的权威,父母的话再也听不进去。

    对于幼小的孩子,父母并不需要给以权威的对错判断。很多时候,孩子只是不懂得,哪些行为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每个人都想避免不良的后果。父母只要告诉孩子这个后果,让孩子自己判断行为的好坏,通过后果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是教育了。

    3、良好情绪,乃是语言灵魂

    常言道“言为心声”,父母的语言总是表达着父母的情绪、心态。幼小的孩子,虽然语言的理解能力不及成人,但对于情绪却十分敏感。即使是襁褓中的婴儿,完全听不懂妈妈的话,但是妈妈说话时是充满耐心的关爱,还是很不耐烦的厌倦,小婴儿都能体会。与孩子说话,父母自己的情绪至关重要。

    有些父母,打着教育孩子的名义发泄自己的情绪。孩子同样的行为,如果碰上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可能随便一说就过去了,若是心情不好,则要好好教训一番。这样的教育,只能让孩子无所适从。孩子无法了解,爸爸生气是因为单位里的不公待遇,妈妈发火是因为她太过劳累疲惫。孩子只是听见父母对自己的批评,要么是心里不服激起强烈反抗,爆发亲子矛盾;要么是照单全收无限懊恼,减低对自己的评价。当父母陷于不良情绪中的时候,是无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这时候的“教育”,往往是父母发泄了情绪,却给孩子背上了精神的包袱。

    也有些时候,父母会因为孩子的状况产生焦虑。一心想要教育好孩子的父母,看见孩子一些不如人意的表现,着实的着急,恨铁不成钢。焦虑的情绪会传染,焦虑会增加孩子的情绪波动,更难以专注于自己的发展。欲速则不达,人若处于焦虑状态中,不要说发挥潜能,往往连原有的能力都无法正常发挥。父母对孩子的焦虑,常常让孩子对自己有更多的负面评价,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好父母最要紧的功课。或者可以打个比方,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做到“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渺视敌人”。也就是说,该指出的错误可以指出,孩子不明白的道理要说透,战术上重视;但是,心里不要太把孩子的缺点当回事,内心要完全地接纳孩子。小孩子哪个没有缺点?父母一定要给孩子长大的时间,要允许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慢慢地完善自己。父母要对孩子改正缺点充满信心,父母永远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很好的孩子。焦虑会传染,信心也会传染,孩子如果感染到父母的这份信心,自然会更加自信,成长得更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批评”孩子的三种语言策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lvt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