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了我在设计一次Excel教学分享直播时会用到到的框架,当然,这个框架主要侧重于教学,并不会提及关于直播的一些方面,比如互动、时长把控、吸引注意力之类。那些属于另外一个框架范畴了。
👉A. 教学目标设计
而在教学这个部分的框架中,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环节设计。目标设计是找准定位,看这节课主要是想教会学员什么内容,同时还需要判断一点,就是学员目标人群画像,他们是否真的有必要去学会这个,学了之后又能达到怎样的一个效果。
比如回顾一下当时在职场加速器中的Excel部分,学员痛点是做汇报时数据杂乱,没有一个清晰的图表和数据分析结果,导致汇报效果不好。而教学目标则是让学员可以在学过之后都能做出来原本看似很高大上的一个报表,从而帮助自己的汇报更吸睛更有价值。
最后,则是要在整节课设计完成后检查一下学员学了之后是否真的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实现。
👉B. 教学环节设计
一般的教学环节全面看的话会包含有导入、教学、回顾、作业,以及留存这五个方面。这里简单强调一下其中的导入与教学两个环节。
导入部分
在导入部分,其实最开始我们还需要做一个操作就是确认学员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帮助自己判断学员哪部分基础强,哪部分基础薄弱,这样就可以帮助自己更科学的分配各个部分的教学时间与比重。之后则是正式上课前的导入,有五种导入方式,任选导入方式即可。
教学部分
在教学环节呢,需要注意的是三点内容:
一是简化。
假如一个东西特意往复杂里去讲,学员很容易产生抗拒感,而如果将其简化,比如职场加速器中短视频部分内容授课时提到的,教学时说明:“原本9个功能,但其实只需要学这三个功能就足够了。”这样“往少里讲”,从而让学员感知到简单,更容易接受这些新知识。
二是系统。
要让学员学了之后能有一个整体体系的了解,让学员能感知到,哇原来我这么简单就学了其中几个部分了,这个体系好厉害,我还要继续在这里学完剩下的。这就是“往多里学”。
三是补充。
补充一些其他的案例,或是让学员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做Q&A环节答疑,拓展一些内容,帮助学员举一反三,“往活里用”,可以更灵活地运用这节课里的知识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