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社会,人从出生就开始疯狂的竞争和淘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以及出到社会工作,我们无时无刻不是在考试就是在考试的路上,在竞争和淘汰中内卷。
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我们的大脑更轻松的应对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和内卷?有个好的复习方法非常重要,蛮干终究是徒劳。
一.复习的时机问题:即在什么时候复习比较好,究竟间隔多久进行复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呢?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潜在记忆的保存时间只有一个月左右,如果不在一个月以内复习学到的知识,潜在记忆就无法发挥作用了。所以想要把学到的知识变成长期记忆,可以按照如下计划展开复习:
第1次复习:学习之后第2天;
第2次复习:第1次复习1周后;
第3次复习:第2次复习2周后;
第4次复习:第3次复习1个月后;
整个计划在约2个月内完成,这样做足以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没有必要再复习更多次。
二.复习的内容:复习同样的内容才有效。
重复复习同样的内容十分重要。大家在学习时,除了教科书外,还会用到一些参考书或习题集。一但选定了某本参考书或习题集,就要一心一意、踏踏实实地把整本书都读完。一旦更换了参考书或习题集,我们就不得不再一次从头开始熟悉参考书或习题集的内容。而只有内容相同的参考书或习题集,复习才会产生提高记忆的效果。使用参考书或习题集要始终如一,把自己手里的参考书或习题集都至少学习四五遍,学习就需要这种“固执”的态度。
三.人脑更重视输出:人脑中存在“输入”和“输出”两种操作,记东西的行为相当于输入,考试解答试题的行为相当于输出。
但是人脑更重视输出而不是输入,因为人脑的模式是“输出依赖型”。用我们身边的事来举例的话,那就是复习时与其反复钻研教科书或者参考书,不如多做几遍习题册,勤加练习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相对于填鸭式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学习方法效率更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