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是《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基本内容是二年级上册除法的意义的延伸。关于除法的意义,二年级上册我已带着学生进了较详细的实践,学生们对意义方面理解的较为透彻。除此之外,在梅梅老师的指导下,我已经意识到,生活当中的除法能除尽、没有余数的情况是少数,更常见的情况是无法除尽、有余数的。基于数学来源于生活,要回归生活的原则,在二年级上册带领学生理解除法意义的时候,我就已经将有余数的除法提前到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了解各种被除数可以除尽或不能除尽的情况。因此,学生对于有余数的情况已经非常了解,并不陌生。而在第一单元第二个信息窗这一信息窗,学生们将会遇到的难题并不是理解余数的意义,而是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在上一课时,我已经带领学生初步学习了怎么用除法横式来表示带余除法,如,13个草莓,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几人?解决这个问题的除法横式就写作13÷4=3(人)·······1(个),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就是,13个草莓,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3人,还剩1个草莓。接下来我又让孩子们分别探究了,如果是14个草莓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几人,15个草莓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几人,16个草莓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几人。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对于余数的意思已经可以理解的比较透彻。梅梅老师告诉我,这个时候就要开始总结归纳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上课之后,我会先向同学们提这样一个问题:“我拿着的塑料袋有一堆小棒,但是我也不知道有多少根。现在我要用这堆小棒来摆三角形,如果摆到最后,小棒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呢?”在明确了摆一个三角形至少需要三根小棒这一前提后,学生们纷纷猜测讨论,经过探讨,学生们认为可能剩下1根,也可能剩下2根。这时我适时提问,有没有可能会剩下3根,4根,5根等等呢?这时候大部分同学都能反应过来,可能有小部分同学理解不到,此时就需要我来归纳,那就是不可能会剩下3根,因为摆三角形只需要3根小棒,如果剩下的是3根小棒,那这3根小棒就又可以拼成一个新的三角形,这样就1根多余的也不会剩下了;如果剩下的是5根小棒,其中的3根小棒可以再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那这4根就又变成只剩下了1根的情况;如果剩下的是5根小棒,那这了根小棒中其中的3根就可以再拼成一个新的三角形,原来的5根就剩下了2根。因此,如果用这堆小棒来拼三角形,只有可能剩下一根或两根小棒。讲解时,为了方便孩子们进行理解,我用这样的板书来进行总结:
被除数用一堆小棒表示 ,因为此题目的前提就是不知道有多少根小棒。
接下来我又向孩子们提出一个问题,我现在要用这堆小棒来拼正方形,如果拼到最后,有剩余的小棒可能会剩几个呢?学生们很快就可以反应过来,拼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经过他们的讨论总结,学生们认为可能剩下一根,也可能剩下两根,也可能剩下三根。在这里我要继续追问,为什么不可能剩下4根、5根、6根、7根等等呢?理解能力比较高的学生,这时就能举一反三了:“拼一个正方形需要四根小棒,如果剩下的小棒正好是四根,他们就可以拼成一个全新的正方形,这样就一根也不剩了;如果剩下的是五根小棒,这五根当中的四根就可以再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这样原来的五根就变成了只剩下一根。以此类推,用小棒来摆正方形的话,可能剩余的小棒数量只有可能是一根、两根或三根。”接下来,我会把孩子们的表达总结成板书如下:
再往后,我会继续向孩子们提问,如果是要用刚才这堆小棒来摆五边形,要是有剩余的话,可能会剩几根小棒呢?这次孩子们的思路就已经被打开了,他们大概率可以自己总结出,可能会剩下一根小棒,或者两根小棒,或者三根小棒,或者四根小棒。这时我要继续追问,为什么不会剩下五根小棒或者更多呢?这里我会带着孩子们再次梳理剩下五根、六根、七根、八根小棒的情况,梳理到最后,我们可以发现,用小棒来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会剩的小棒情况只可能如下:
最后,我将请学生们来观察这三幅板书,让他们来看一下,每一组可能剩余的小棒数量,跟每一组摆的图形要用的小棒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即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经过观察,学生们会发现,余数是不可能等于或大于除数的,这里我要请同学们再次思考,为什么不可能呢?这个地方可能对学生来说就比较难,需要老师的引导:余数不可能等于或大于除数,原因就在于,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了除数,那这个数当中就可以再分出一个除数来,如第一幅摆三角形的板书,如果剩下的小棒数量超过了3,那这些小棒当中就可以再取出一个3来摆三角形。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余数是不可能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也就清楚的理解了这一规律的原因是什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