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生而平等,这种平等里面本身就含着相互尊重和互相包容。
昨天路过一个劳务市场,看到很多人蹲在路边,左右无事,我便停下来看看大家在做什么。
仔细一看,两边的人还是有所区别。
一边的人,每个人身前都有个牌子,上面分别写着“刮大白”、“铺水暖”、“修水电”、“木工”等等,很明显,这些都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属于靠手艺吃饭的人。
另一边,三五一堆,七八一群,身前没有什么牌子,就是在等待被雇主召唤。这群人都没什么特殊的技能,靠的就是一年四季打零工、普工、忙工过活。
我站在路边稍一驻足的功夫,几十双眼睛刷地一下向我看了过来,那一瞬间,突然感觉自己像个包工头。
我眼睛转了一圈,瞅准一位坐在一颗大树底下的大叔,走过去给他递了一根烟,便坐在他旁边聊了起来。这一聊还真是巧了,原来是河北来的老乡。
大叔说今年的活很不好干,即便找到个把活,也都是小活,挣的钱刚好够养活自己的。往年一个月好的时候能挣七八千,差的时候也不会低于四五千,今年,一个月能挣个两三千就不错了。
大叔五十多了,原来在家里种地,前几年村里搞开发,地被收了,补贴了点钱,全拿来盖房子了。家里两个儿子,老大结婚了,孩子都七八岁了,老二还在读书,就在青岛,他来青岛打工没告诉二儿子,怕他知道了赶他回家。
因为没什么技术,只有一膀子力气,所以就跟着村里的人一起出来打忙工,最近带他出来的人因为找不到活儿一个人回老家了,大叔不甘心,就每天来路边等着。偶尔也能接个搬搬抬抬的小活,一天挣个百八十的,够用了。
聊了半个来钟头,我去路边的小卖部给大叔买了两瓶冰镇饮料和一包红塔山,递到他手上的时候,大叔赶紧把手在身上搓了搓才接住,连声跟我说谢谢。
我突然心里一酸,要知道,一个地道的北方农民,一辈子可能都说不了几回“谢谢”,他们的谢意一般都表现在眼神里,表现在笑容里,表现在行动里,而不是言语里面。
我连受了大叔三声“谢谢”,心里面五味杂陈,两瓶水,一包烟,对我来说只有十五块钱,简书里面一天的收益而已,但是对大叔来说,这可能是他在城里讨生活最难忘的一次经历之一。
虽然他不知道我的名字,我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他肯定会记得我这个“小老弟”老乡,我也肯定会记得这位憨厚朴实的大叔。
蹲在路边讨生活的人,看着很是不易,可是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像他们一样,蹲在路边,拼命地讨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呢?
每个人都很不易,每个人都是一片丛林。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28717/33594b147adb968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