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总是会令人很难忘,有的人或许会把自己的某某第一次当做一次神圣的旅途。比如,我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习或者正式工作就是被我当作生命中*******。
在误打误撞之下我的第一份实习是在深圳某连锁课外培训机构中当客服老师,在我们的行业中我们的职位是“学习管理师”,职责是陪伴学生在课程合同期间学习,解决学生在学习期间遇到的所有问题。我们通常充当学生的心理咨询老师、学校老师或者父母的槽点分享者、家庭关系的协调者、学习计划的制定者、学习习惯的引路人……
简单来说就是帮助家长解决孩子在成长路上遇到的一切问题,然后……实现续费
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我们也是靠提成吃饭,但是这份工作确实带给我很多非常重要的人生回忆。毕竟期间我见证了很多“不幸家庭”的真实案例,拥抱了得不到大多数认可的未长大的心灵。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不乏很多奇葩的家长和学生。但是更多的是收获了真诚,我的努力不但是有机会为自己赚取收入,更重要的是帮助父母去拯救他们的家庭。
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庭的愿望,但是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父母心里的那个人。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青春期问题都没办法淡定,有的父母甚至为了解决孩子的升学问题甚至放弃了自己经营多年事业或者梦想。人到中年,所谓的梦想已经成为了往事,孩子取代曾经的梦想成为生命最重要的寄托。
可惜的是很多父母都是在“庐山之中”,没办法真正地去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本来血浓于水的亲子关系生生地裂变成为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
我记得当初我带第一个学生的时候,我那忙得脚不沾地的老大一边盯着电脑里工作信息一边挤出一句话:这个孩子以后就是你来带,你必须要从孩子的立场出发,真正地从他的角度去为他考虑问题。
在很多人的看来所谓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可能等同于“叮嘱他好好读书”、“告诉他爸妈工作很辛苦”或者是“不要和坏孩子在一起,他们会带坏你”……
我的老大告诉我你想要真正走进一个青春期少年的心里就是不能用成人的视角去看他们的世界,你要在他们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的世界。
长大的小孩都会多多少少忘记自己的青春往事,也许会忘记自己同样很讨厌函数、写作文、背英语单词,也许会忘记那些年我们也会在深夜梦回中与某个女孩或者男孩热恋,也许会忘记我们同样有着对校园、老师、家长的厌恶、憎恨或者恐惧……
当然也不排除某些人在学生时代是一位三观极正的好好学生,“三点一线”的生活不需要太多不一样的色彩。
但是这个世界上偏偏有很多特立独行的个性,他们也希望得到这个世界的包容和理解,他们也更加需要父母或者学校正确的引导。
很多人包括曾经的我都会为“什么是正确的引导”而感到疑惑。曾经的我潜意识里认为“正确的引导”是:时刻关注孩子们的言行,告诉他们怎样做才是正确的,防止他们往错误的路途上愈走愈远。
可惜的是很多“问题少年”不吃我这套,因为他们不一定认为这是“错误”的。或者他们知道他们本身的做法是错误的,但是他们并不认同我为他们制定的路径。
青春期的少年很喜欢走自己的路,哪怕他们并不知道怎么走才是正确的
他们也很容易模仿身边的朋友的做法,尽管可能他们一下子没办法去分清做法的利弊。
但是他们中间有很多人没办法容忍他人强摁自己去面对自己在成长路上犯的错误。
面对自己难堪的一面是一件非常不堪的事情。
这些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很困难的。
但是奇怪的是我们中国的教育就是喜欢把孩子们的成绩赤裸裸地袒露出来。
好成绩的乖宝宝自然能攀登上教育荣誉的顶端,但是不爱读书的小怪兽们就被否认地彻底。
再加上平时在家里因为成长得还不够成熟而带来的自控力差、没有养成不够系统的学习习惯。
父母夫妻关系出现裂痕的家庭更是给问题少年的成长雪上加霜。
我就是一个典例。
因为父母的常年的不和导致了我在中学时代患上了抑郁症,一度想要自杀。后来在老师和妈妈的努力下勉强上了一个三本学院。
但是没能考上重本一直是我心里的遗憾。
所以解决青少年的成长障碍必须要重建亲子关系,而亲子关系的重建是需要我们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有的人就会问我应该怎么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很简单
关心除了他们成绩以外的一切:兴趣、朋友、喜欢的事物、穿着打扮、甚至他们爱情……
我们可以选择关心他们和倾听他们,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去接纳他们和我们很不一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我们听完他们讲完他们的看法之后再慢慢地一点点把我们对他们的日常的看法表达出来,然后再倾听他们的想法,一点点地去解决他们问题,一点点地改变他们的想法。
这个过程说的是很简单。
但是实行起来的难度是非常大,过程也很漫长。
毕竟我们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房子,我们是要清理一间被画满涂鸦的房子。
在这个过程我们同样也会和他们产生冲突。因为不管我们站在哪种我们都不能忘记原则在哪里。没有底线的支持孩子只会害了他们。同时我们也没办法得到他们的尊重。
我们在支持他们个性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做人的原则。当他们违反原则地时候必须要选择一种他们最不能接受的方式惩罚他们。这样让他们以后都不敢轻易违反。
以上就是我们领导以前一直和我们强调的“爱与规则”。
我将这些令我收获感动的心得写出来,在锻炼自己写作能力的同时希望也能让更多的朋友得到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