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鸣声哀,枣树枝上停下来。是谁为穆公殉葬?是子车氏名奄息。这个奄息,是百夫之中一俊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啊,灭亡我的好人啊!如若可代他死,百人甘愿赴泉台。
交交黄鸟鸣声哀,桑树枝上歇下来。是谁为穆公殉葬?是子车氏名仲行。那个仲行,是百夫之中一干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老天爷啊,灭亡我的好人啊!如若可代他死,百人甘愿去死。
交交黄鸟鸣声哀,荆树枝上落下来。是谁殉葬陪穆公?是子车氏名针虎。那个针虎,是百夫之中一杰出人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啊,灭亡我的好人啊!如若可代他死,百人甘愿去死。
【注释】
[1]交交:飞来飞去。[2]棘:酸枣树。棘之言“急”,双关语。[3]从:殉葬。[4]子车:复姓。奄息:人名。下文“子车仲行”、“子车[插图](zhēn)虎”与此同。[5]特:杰出的。[6]“临其穴”二句:郑笺:“谓秦人哀伤其死,临视其圹,皆为之悼慄。”[7]彼苍者天:悲哀至极的呼号,犹今语“老天爷”。[8]良人:好人。[9]人百其身:用一百人赎一条命。[10]桑:桑树。桑之言“丧”,双关语。[11]防:抵挡。[12]楚:荆树。楚之言“痛楚”,亦为双关。
【赏析】
殉葬这种制度在上古时期是非常常见的,它是奴隶社会的一种恶习。那时殉葬的人不单单只有奴隶,还有一些是统治者生前最亲近的人,像是本诗中所说的为秦穆公殉葬的“三良”(“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插图]虎”)。他们是《黄鸟》一诗主要哀悼的对象。
秦穆公,嬴姓,名任好,是春秋时期秦国的一位国君,是春秋五霸之一。他于公元前659年即位,死于前621年,作为一名霸主他继位的当年就亲自带兵讨伐了茅津的戎人,由此展开了他的扩张疆土的事业。前647年,晋国攻打秦国,双方在韩原大战,秦军生俘晋惠公。前627年,“崤之战”,秦军三帅被晋俘获,“匹马只轮无返者。”前626年,与晋军再战,再次失败。前624年,秦穆公亲自率兵讨伐晋国,一雪崤战之耻。前623年,秦军出征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前621年,秦穆公死。
作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君王,他满怀着壮志未酬的遗憾,于是对军队有着深深依恋的他就决定让奄息、仲行、[插图]虎这三名能够以一当百的战将和一百七十余人为他殉葬。秦穆公的这个决定,让秦国上下所有人感到十分痛心。
本诗开篇二句通过“交交黄鸟,止于棘”起兴。有学者认为,“棘”与“急”,是语音相谐的双关语,这样的写法为本诗渲染出一种紧迫、悲哀、凄苦的氛围,这就给本诗奠定了一种哀伤的基调。
[插图]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点明奄息为穆公殉葬的事,这里的用意是指出当权者为了自己的私欲就让一位才智超群的“百夫之特”成为了牺牲品,表现了秦人的无比惋惜之情。后六句写秦人为奄息送殉时的情状。“惴惴其慄”这一句,充分地描写出了秦人目睹人被活埋的惨象时那种惊恐的情景。
人们看到这样的情景,先是惊恐,随即惋惜,最终感到愤怒,忍不住发出了呼号,他们质问着苍天为什么一定要“歼我良人”。人们甚至希望用百个人来代替奄息,来挽救他的性命,他们甘心情愿牺牲自己。秦人对奄息的悼惜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第二章主要是在哀悼仲行,第三章是在悼惜[插图]虎,这两章也是通过重章的叠句来表现人们的悲愤,这两章的结构和第一节是相同的。
优秀的人物成了殉葬品,枉然送掉了性命,这是一件很可惜、令人痛断肝肠的事情。人们“惴惴其慄”地走近殉葬者的墓穴,内心感到非常恐惧,他们颤栗着,感叹上天为什么不让好人好好活着,他们愿意以身代替那些优秀的将领。
本诗一唱三叹,在三章中换了三个名字,哀悼了子车家族的三兄弟。虽然殉葬的人并不只是三个人,但诗人正是通过展现这三个声誉和知名度很高的人的悲惨结局,来表现诗人对古代殉葬制度的血泪控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