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下来,每次翻开朋友圈,所见所闻均是祝福之词,大有被美词美句埋没的危险呢。
想了想,干脆自己也说些节日里想到的话吧。
三八节,本是多普通的一个日子,春寒料峭,乍暖还寒。身在东北的这座普通城市,恰逢昨天还大雪纷飞,今天又万里无云,积雪尚在,而春光未现。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下班途中,看一路夕阳映着残雪,竟心暖如怡。
背包里比早上多了一把晴雨两用折叠伞,是公司给每个女员工的福利,这本不必炫耀,但一想到这代表的不仅是百元钞票的价值,更是一个团体的文化气息,一个小小的举动,是在关注员工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仔细一盘算,我自己也是女人,忽然又有点无奈,为什么都强调女人节、女神节?
难不成是平时对待自己的态度无法与这个“节”相提并论?突出这个节日,是不是也恰恰证明了平常日子里对待女性的爱是不够的?
商家的炒作自不必说,有利益驱动,那我们自己的“炒作”呢?又是什么驱动?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得这一天的万千宠爱就够么?那我宁愿天天自爱,而不愿享受这一天的“全民之爱”。
况且,不知怎地,总觉得满天飞的祝福都带有调侃意味,在我心里,真正的尊重从不被调侃。
当然,我很确定自己也是一个俗人,每一个节日都保留着期待,期待有祝福,有关爱,有不同于平常的待遇……
唯独对这个节日,毫无感觉,反而有一丝不情愿。
晚饭前才翻开一本书,书名叫《天空的另一半》,作者是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雪莉·邓恩。
忘记了是在读哪本书的时候,把它摆上自己的书架的,当然也不清楚这本书的创作背景和大致内容,只是随意的翻开,就看到了下面这段话:
整体而言,印度1~5岁的女孩跟同年纪的男孩相比,其死亡的可能性多了50%。最保守的估计是,每四分钟就有一名印度小女孩死于性别歧视。
有些刺痛……
如此鲜明的对比,我们正在接受祝福,有礼物有鲜花,还有电影有大餐……她们呢?她们有什么?有些差距只因出生在不同的天空下,无可选择,亦无可逆转……
于是忍不住反思,自己可曾用心珍惜过和生命一起降临的那份幸福?即便不是这样的节日,我们是不是也拥有比她们多得多的“爱”?
………
晚安,这世界。
晚安,这世界的所有女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4023681/5612b408272a4e1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