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用户体验要素,输出一些所思所想,可能这些思考目前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是还是想做个梳理,以便自己更好的吸收。
懒人目录,懒懒小可爱们看过来吧。
1、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什么呢?是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也就是人们如何接触和使用它;每使用一次产品,就会产生一次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的目的是什么呢?我觉得最终目的是don't make me think,能让用户减少思考,更自然的使用产品。
所以,任何在用户体验上所做的努力,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效率,帮助人们工作得更快,减少用户犯错的几率。如果在完成任务时花费的时间较少,那么在一天之内能完成的事情就越多。
回归到工作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很多产品,也会与此同时产生相应的用户体验。比如在公园随处可见的自行踩踏形成的路,暂且不评价这种行为的道德性,考虑下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用户为什么不在规划设计好的路上行走,而要踩踏出一条路呢?设计道路的时候,用户体验是否有考虑过呢?
再比如Ipone的设计可以说是很伟大的设计。Ipone的开锁小孩子就可以学会,Home键也是史上最牛逼的基于可控原则的发明。无论在什么地方,遇到什么问题,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都可以按Home键返回桌面。
再比如微信点赞的功能,既能节省时间,又可以不用大张旗鼓的评论,拉近彼此距离。微信的摇一摇是个以“自然”为目标的设计。“抓握”,“摇晃”,是人在远古时代没有工具时必须具备的本能。手机提供了激发人类这项远古本能的条件。
当然,用户体验是因人而异的,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利波特,我觉得简单就是美,可以自然到人人都能自然而然地使用,不需要说明的和提示,就是好的用户体验。
但大部分中国人其实是没有经受过简单是美的训练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长辈难以接受极简主义的装修风格,喜欢繁琐的装修,喜欢在沙发空调上铺各种罩单。也许只有对极简有反复体验和思考,才能将简单是美变成骨子里面的审美观,并体现在用户体验上。
2、用户体验的五个要素是什么?
书中大部分篇幅都在讲用户体验的五个要素。用户体验的五个要素是: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那五个要素分别是什么?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下图可以完全表述这五种要素之间的关系。
3、战略层
主要是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公司目标。
产品失败最常见的原因,追根溯源是没有搞清楚两个问题:第1,没有搞清楚产品目标的问题,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获得收入,抢占市场,还是其他,第2,没有搞清楚用户需求,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当我们能越清楚的表达我们想要什么,以及确切地知道其他人先要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时,我们就能越准确地满足双方的需求。
产品目标。产品目标包含公司目标、品牌目标和目标达成的标准。战略层的目标制定一般都是企业或者团队高层负责决策的,产品的目标制定是针对产品经理。商业目标一般指的是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而需要产品满足的目标。衡量的标准类似绩效考核,是目标的考核标准,不做赘述。
用户需求。我们常常会落入的陷阱是,我们正在为理想化的用户设计产品,理想化的用户就是某些和我们完全一样的人。
所以要搞清楚用户的需求,首先要明确谁是我们的用户。目前对用户的细分可以根据用户画像、行为习惯进行划分。从基础画像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再到经济画像的收入、是否有车、是否有房,再到行为习惯。诸如此类推算下来,可以对用户的需求、痛点和唤起点才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如何知道用户的需求?询问他们问题,观察他们的行为。可以通过面对面访谈、用户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与用户接触,询问他们的问题。在产品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埋点行为数据,分析使用情况,观察他们的行为数据。
4、范围层
范围层包含功能范围和内容需求。简单来讲,就是确定需要做什么,不需要做什么。这里要区分功能型产品和信息型产品。功能型产品考虑的是功能需求规格,哪些应该被当成软件产品的功能以及相应的组合。比如高德地图。信息型产品考虑的是内容,属于编辑和营销推广的传统领域。比如知识星球。
功能规格。指的是产品所包含的功能和流程。战略层获得的用户需求是大体描述,要想把用户想要的东西实现出来,必须要落实到具体的功能上。如何将需求落实都功能,需要产品经理划定范围。比如高德是中国领先的数字地图内容、导航和位置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可以帮我们智能规划路线,让我们去陌生的地方也可以不迷路。所以他的功能会有路线规划,路线搜索,而不会涉及点外卖,购物等。这就是功能上的范围区分。
内容需求。比如知识获取类产品,哪怕设计好了这款产品的全部功能,它的核心还是供读者阅读的内容。这些内容不是设计师可以设计的,而是内容团队或者其他媒体平台上转接来的。我们可以设计知识星球的上传内容、分享内容、评论、点赞等功能,但是在这个产品上的内容是无法凭空设计的,这是产品对内容的需求。
另外,谈到范围蠕变。虽说现在产品设计开发中更多使用敏捷开发,讲究更快的进行场景化验证,进行市场推广。但是我觉得范围层还是要确定好大方向,否则后续对功能和内容的推翻对开发来说是打消积极性的做法。
联想到滚雪球。一个雪球向前滚一英寸,每一次的滚动都会带上更多的雪,直到它冲到山脚下,在这个过程中,雪球变得越来越大,你越来越难以阻止它;与之情景相同,每一个额外的要求看上去并没有增加太多的工作量,但是汇集在一起的时候,整个项目就会失去控制地膨胀,结束时间遥遥无期;
5、结构层
包含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页面与页面之间的跳转关系。例如登录完成后,跳转至主页面,还是完善资料页面?但同样分产品来说。
交互设计,主要是功能型产品。需要确定产品如何应答用户,系统如何应答产品。输出的是业务流程、页面流程图,系统流程图。
信息架构。主要是内容型产品。更关注信息架构。确定信息分类架构关系,输出信息架构图。信息架构有很多类,常见的有树形结构、矩阵结构、线性结构。
树形结构。是从树主干到树杈的结构。互联网产品的导航通常成型的是树状图的形式,从上至下的信息架构,由范围层驱动,过于精确地反映现有内容,可以完整地容纳产品的所有内容。比如微信的发现就是一个节点,通过发现,可以打开下一层级的朋友圈、游戏、小程序等新节点,层层嵌套,就会形成微信的全部信息架构。
矩阵结构。可以让带着不同需求的用户各自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比如视频APP上的电影分类,在同一层级上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用户可以在电影分类、上映时间、是否免费等选项中任意选择,都可以通往他想要的内容。这就是矩阵结构。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的特点是每一步都只有一个出口和一个入口。用户在当前页面要么返回,要么进行下一步,所以他只能沿着一条心不断往下前进。比如注册账号,注册流程往往给用户的是「步骤1」「步骤2」这类提示,没有其他多余东西分散注意力,这就是线性结构的典型应用场景。
以上几种结构,我们在创建的过程中,要具体地识别出用户心目中至关重要的那些信息,用户会喜欢一个被清晰定义的七步过程,而不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被勉强压缩的三步过程;成功的用户体验,是事先预知用户的期望并将其纳入设计之中;
6、框架层
框架层考虑的是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信息设计。例如登录、注册按钮放哪里。
同样区分产品。功能型产品:交互设计+信息设计。通过界面设计来确定框架,按钮、输入框和其他界面控件;信息型产品:导航设计+信息设计。功导航设计、是用于呈现信息的界面形式;
界面设计要做的事情就是选择正确的界面元素。成功的界面设计数把那些能让用户一眼就看到最重要的东西的界面设计。目前网上有相关的网站可以找到海量的控件模板,比如element。不用重复去造车轮子。平时耐心积累,多观察其他产品界面的设计优劣,基本功就可以打牢。
目前界面设计很多是UI设计师、产品经理、或者交互设计师完成,每个公司情况都不一样,可以不用过分关注岗位,关注职责内容即可。
导航设计,就是清晰的告诉用户,他们在那儿、他们能去哪儿。书中提到了多种导航的逻辑形式,比如全局导航,提供覆盖整个网站的通路;比如局部导航,提供给用户在这个架构中到附近地点的通路。比如辅助导航,提供全局导航或局部导航不能快速达到的快捷途径。还有上下文导航、友好导航等。
导航设计更多是流程设计,见得多了,自然就清楚这些逻辑形式的区别,可以多画信息架构,日常生活中多观察,从正在使用的产品中向外拓展,画出他们的信息架构。
信息设计。用一种能反映用户的思路和支持他们的任务和目标的方式来分类和排雷这些信息元素。两个关键点,信息排序和分类整理。每个界面上呈现的信息都有重要程度的排序,优先展现重要的信息,隐藏不重要的信息,同类信息进行归类。比如淘宝的物品都会体现价格,公众号文章都会体现阅读量,这是因为用户对这些数据比较关注。
线框图。最后再来说线框图。页面布局将信息设计、界面设计和导航设计放到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有内在凝聚力的架构的地方;
公司员工各司其职,不能指望研发同事,运营同事通过一张线框图就全部理解产品经理的全部遗失,完整的需求文档或者交互文档必须有完备的标注,考虑到各种异常情况,比如页面跳转关系,可以方便的减少沟通成本。
我个人工作中更倾向输出完整详细的需求文档给开发和测试。有时候开发也会反问我有必要浪费时间输出这么详细的文档吗?我的答案是有必要,完备的标注可以消减大量潜在和未知风险。一方面帮助系统提前考虑和解决大量BUG,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因漏洞产生的损失。最后也是一个成果输出,便于后续追溯。这是产品成型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开发落地的第一道防线。
7、表现层
变现层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并弥补产品框架层的逻辑排布的感知呈现问题;简单来讲,就是视觉效果的考虑,主要进行感知设计,确定大小,颜色,输出UI设计图。
每一次经历(不只是使用产品或服务的经理,还包括与这个世界,与其他人交流的经历)最终都是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来进行的;比如对香水的嗅觉和味觉。
谈一下印象比较深刻和有感触的视觉焦点。人类的视觉焦点会随着界面元素不断移动,焦点的移动轨迹一般会沿着这样的顺序前进:动画>图片>关键字>普通内容,在阅读的时候,会沿着”F型”的轨迹移动。
其余的视觉效果设计一般公司会有对应的UI工程师完成,在此不做赘述。
另外,还有其他两个元素。内容和技术。内容:用户能得到什么,对用户来说非常重要。技术:技术能否实现,也会影响用户的最终体验。所以一个好的产品,是需要该链条上的所有干系人通力合作才可以完成。
总结
以上就是对用户体验要素的总结。所谓的用户体验五要素的分层理论,其实各方面的工作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这是设计方法论,提出的是一种概念,可以有一个大的思路框架,在之后的工作中,多积累经验,多考虑如何映射到工作中,才是正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