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初中的时候看的一篇文章,当时给我的印象很深,年龄越大越能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在时间的海里,我们都是那拥有灵性的浪花,时而欢腾雀跃,时而烦恼无助。但是人到中年,总是烦恼的时候多,快乐的时候少,年龄好像是个大怪兽,吞掉了我们那曾经肆无忌惮的大笑,又像是一个技术高超的小偷,偷走了我们体验美好的能力。
儿子天生就是乐天派,时常大笑,稍微逗他一下他就要笑好半天。而且经常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看到他笑得那么纯真,那么真实,我就想起我的童年,曾经的我也是笑得这么无拘无束,笑得这么灿烂啊!
我很羡慕姐姐,她和我同岁,现在还能大笑,还能笑得肚子疼。这种感觉我好久没有了。每次打电话,我负责讲笑话,她负责笑,她的笑很有特点,经常笑岔了气,开始的时候还能听到咯咯咯的声音,中间就没声了,最后以哈哈哈作为结束。她的笑能感染人,让人觉得让人匪夷所思的事在她眼里的价值就是一场哈哈哈的玩笑,而且,别人会在他那里找到存在的价值。酒桌上说个笑话,没人笑真是很尴尬,姐姐可是个十足的捧场老手,一场饭局两个小时,她能从头笑到尾。所以,她的朋友很多,朋友说,和她在一起就是开心,觉得生活真是没有烦恼了!
记得高中时,我和姐姐经常大笑,让别人感到莫名其妙。有一次,我和姐姐冬天盖一个被子,然后想把被子压到脚下,我们就一起喊:一二开始!这样一个小动作,把我笑得眼泪直流,肚子生疼。还有一次,我和我姐姐一起去食堂,走路的时候就一边走一边说:时间紧贵,时间紧贵!班主任正从食堂出来,一个劲地看我俩,我俩觉得可笑,也咯咯咯地乐起来没完。现在想起来,却也和别人一样纳闷:这有什么可笑的呢?
从什么时候起,我丧失了笑的能力?大概是第一次被欺骗,才知道,原来世界上除了善良还有罪恶;也许是第一次受到批评或指责,才知道,原来并不是人人都喜欢听到笑声;也许是结婚后在由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组成的森林里,欢乐也渐渐地迷路了。
很多医生都会说,多笑笑,少吃药,这是保持健康长寿的法则。还有很多人说,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差,可是,我偏偏笑不出来了。我的心上好像压了一块沉重的顽石,要撼动它,谈何容易!有时候,我嘴角上扬,这是在笑,可是眼里却无光,我自己心里清楚,那是礼貌的笑,那是敷衍的笑,那绝不是发自内心的笑啊!
生了孩子之后特别喜欢和闺蜜,好朋友在一起吃饭,聊天。可是,我们在一起聊的多是别人的八卦,或者是家里的烦恼的事。总体来说,吃饭两小时,抱怨一个半小时。在抱怨的时候,我们极尽夸张之能事,将自己的生活讲诉得悲惨至极,将那个让我们悲惨的人讲诉得可恶至极。可是,我们自己知道,抱怨过后,烦恼并没有解决,好朋友给自己出的那些主意,一个也用不上,因为他们并不能身处其中,也不能了解每个人的性格,那些方法自然只是纸上谈兵。
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习惯和生活特点,这是由家庭成员的性格和爱好决定的,别人或许不理解,但对于自己的家庭来说,这种生活方式再合适不过了。我家从来不养花,所以我很纳闷,别人养一阳台的花要做什么?难道能吃吗?我爸妈剩菜剩饭能吃两天,不坏的饭菜绝对不可以倒掉,他们会对不吃隔夜菜的家庭感到万分的诧异。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想要活成别人的样子。我想像A那样年轻漂亮,富有多金,她却羡慕我有个对我百依百顺的妈妈;我想像B那样住在祖国的心脏,工作体面,放假可以旅游,全国各地到处飞,她却说,自己太穷了,有一段时间,她一直处于人生的低谷,有得抑郁症的倾向。我想像C一样住大房子,老公温柔体贴,从来不对她乱发脾气,她却对我说,她老公两个星期才回来一次,200平米的房子大多是她和孩子两个人住,她早已不得不习惯空旷的感觉。
幸福真的在遥远的山那边吗?我们没有强烈的幸福感,是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能让我们幸福的人和事。感官原来是可以被麻醉的。曾经那么喜欢的一首歌,听着听着就厌倦了,曾经那么喜欢的一本书。看着看着就烦了,曾经那么喜欢的一件新衣,穿着穿着也就不在乎了,曾经那么喜欢的一个人,相处久了也慢慢淡了。眼睛又开始到处寻找,那个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东西,而找到了之后,没多久就将他弃如敝履,好像从来没有垂青过他一样。
有个同学,在大都市卖掉了房子搬到小城市来住,辞去了工作,专门在家相夫教子。别人都很诧异和不解:一般人都削尖了脑袋去大城市,你怎么回来了?她淡淡的一笑,说,因为这里让我感到轻松。看到她的家整洁安静,我好像明白她了:幸福绝不是一顶贝雷帽,只能起装饰作用,它是一双合适的鞋子,穿在脚上的感觉,只有脚的主人才能评价。
山那边还是山,河对岸还有河。幸福其实不在山那边,它在我们的眼睛里。眼里有花,生活就是一片花海;眼里有月,生活就是一片灿烂星河;眼里有光,生活里的黑夜也是白昼。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做一个不活在别人目光里的自己。这样,幸福才不会老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8727888/bcaa6b0843cbc2a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