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一年前,因为跟上司一言不合,我摔门而去。当晚,儿子在旁边闹腾,我对他河东狮吼。我就像一个提线木偶,情绪总被他人操控。
李笑来说,“一个问题的答案,总能在某本书找到。”
我找到了《你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这本书。
"ABC"理论告诉我,
不是因为儿子闹腾(A),我感到生气(C)?
而是因为我认为“你应该让我静静,而你没有做到”这种“应该化”的非理性想法(B)让我感到生气(C)!
我马上意识到,用“ABC”反思日常生活,岂不是能揪出自己的非理性想法。
ABC.png
按照书本ABC理论,我的反思1.0模板如下:
1.在C处,问自己如何感受和行动?列出合适和不合适的感受和行动。
2.在B处,问自己,我是怎么想的,以致于把自己弄得如此过激反应?找出自己的非理性想法。
3.如何回击自己的非理性思考方式?
4.我能用何种更佳之选来替代"非理性想法”(恐怖化,应该化和合理化)?
这种反思方式,特别需要你的理性思考,你能区分哪些是过激反应,哪些是恰当反应。挺好的,但对于理性待加强,特别感性的我来说,用起来有点小痛苦,总觉得跟内在的自己争斗。跟脑海中的思维争斗,加剧了痛苦。
2.你的非暴力沟通学哪里去了?
昨晚跟爱人来了一场唇枪舌战。最后他急了,质问道:“你的非暴力沟通学哪里去了?”
我一听就乐了。他这么思念我用非暴力的方式跟他沟通,看来非暴力沟通魅力无限。
那么非暴力沟通能否用来自我反思呢?非暴力沟通中最重要的要素是:需要。就像肚子饿了,就需要食物;每一种负面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未被满足的需要。
反思的本质是对思之再思。思+反思=再思。
再思的过程,就是认识到自身需要,调整想法的过程。这点完全能跟ABC模型互为补充。
感谢非暴力沟通,我将每日反思升级为1.1模板:
见A,诱因Activating event。即不带评论的观察事实。比如,“对方做了什么激起你的愤怒?”注意,不是对方做了什么让你愤怒,而是他们做的事没有满足你的需要。
思B,非理性想法belief,或者称之为假设。像看电影一样,列出你头脑中评判秀内容。比如,“当我看到……,我告诉自己……”。你怎么解读他人的行为?这些想法是情绪过激的核心。
感C。情绪是身体对头脑想法的反应。当你头脑有攻击想法,你就感到愤怒。C是consequence.你的情绪和行为结果是什么?
需D。通过感受,寻找自己的需要,跟头脑中的假设沟通。D是discuss.你愤怒,是因为你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首先你得找出自己的需要。
行E。选择更合理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需要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满足它的方式。
举栗子。
见:晚上7点回到家,赶往超市买一条鱼,回到家急忙煮晚餐:爱吃的南瓜粥+闽南柯鱼。老公回到家,看到厨房凌乱,锅碗瓢盆未洗,对我说:“还不如我自己来。你把厨房整得太凌乱了!”当他上桌准备吃饭时,也不吃鱼。他说:“这肯定是死鱼。”我回答:“超市的人说这刚死的呀!”。他顶嘴:“他对每个人都这么说!”
思:当我听到这些话,我对自己说:“我难得做饭,不吃就算了!心情都没了!”
你为什么不看到我的好?你应该夸我的!
感:我感到生气,郁闷。我直接回击他:“不吃就算了!这么啰嗦!”
需:当我对另一半念应该经时,当我感到生气时,我的需要是什么?我需要鼓励,理解。当对方“啰嗦”时,他的需要是什么?他需要整洁,秩序。
“念应该经”,这种方式能满足我的需要吗?
行:当你观察到自己的“见-思-感-需”,你认为更佳之选是什么?
a.表达出自己的见感需,请求对方更好满足自己的需要。如:“当我听到你宁可自己煮的时候,我感到难过,因为我需要你的鼓励。我很少做饭,业务不熟,你愿意鼓励我一下吗?”
b.同时看到对方的需要。表示自己今后如何更好满足对方需要。
比如:“我看到厨房确实凌乱,工序确实混乱。你感到失望,因为你需要整洁,对吗?”
并承认并接纳自己的笨拙。今后会观察模仿你,把你当作对标物。
3.结语
见思感需行,用起来更流畅,反思即走心又洗脑,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