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哲思
论语说 第三弹 八佾第三章

论语说 第三弹 八佾第三章

作者: 旧精魂 | 来源:发表于2019-08-19 11:54 被阅读0次

    论语说 第三弹 八佾第三章

    笔者深信《论语》是存在其内在逻辑体系的。发《论语说》的目的正在于阐述此意义。在《学而》章中,采用了更接近于讲授体的方式,《为政》章中,采用了对话体。但发现讲授体过于繁琐,很难被接受。。对话体似乎更容易理解,但也更易于被曲解。《八佾》章暂且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看看。

    1

    师:

    今天讲述礼的问题。夫子曾经对季氏采用八佾舞,三大家族采用《雍》乐,提出过批评。为什么要批评他们呢?因为夫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那么再高规格的礼仪和乐曲都不能提高这个人的威望,甚至适得其反。

    2

    生:

    老师,你刚才说礼需要仁德,那么什么是仁德化的礼呢?

    师:

    林中的野民(林放,论语中常有以职业或行为代称人物之例,如长沮,桀溺,接舆之流。窃以为如是,此处不便展开)曾问夫子,“我们生活在林中,物产不如华夏那么丰美,这样的话,该怎么做才是恪守了礼仪呢?”

    夫子说,“制礼仪,与其豪华奢侈,不如朴素实在,办丧事,与其铺张盛大,不如多哭两声。”

    夫子甚至说过,“不如华夏之流的野人,都明白尊君之礼,而我们礼仪之邦,却丢失了传统。”

    有一次,季氏将行次于泰山,而无人知阻。夫子感叹,泰山之守尚且不如林中野民知礼。

    可见,礼并不在于仪式多么光鲜豪华,主要在于内心的仁德。

    3

    生:

    老师,既然礼在于内心的仁德,那么有了仁德,是或否就可以抛开礼呢?

    师:

    不然。夫子说,“君子无所争,比如射箭,如果一定要争,那么君子也会揖让而升,下而饮。争的并不是胜负,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的君子风度。”无所争,是君子的本质,仿佛一幅画的底版。揖让、饮,这些表现无争的君子风度,就是这幅画的上色。

    所以仁德的内质,也须要合适的礼仪来深化、来发扬。

    4

    生:

    老师,礼的重要性,我已理解。那么大礼三千、小礼多如牛毛,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一种方式加以实践呢?

    师:

    礼是一个极为丰富的体系。很多流传已久的礼法,譬如夏礼、殷礼,由于流传下来的记载、文物不充分,即便夫子也是能言不能征。比如,当下的礼法中,在既灌这一环节之后的礼仪,就与夫子的理解有所出入,而禘这种礼仪,即便是夫子也只能敬仰一二,却不能穷探究竟。

    但这并不是对礼法持消极态度的理由。夫子说过,祭如在,不与祭则如不祭,其实到根本上是一个“诚”的态度。

    有人曾问夫子,对“奥”与“灶”两者的祭法问题。因为“灶”相对而言,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奥却是一个相对空虚的概念。夫子则认为,不能因此,而对奥有所偏颇。

    所以,对于你不能完全掌握或领略的礼法,重要的是应该,以诚来做,尽心而为。

    而对于现在记载、流传仍然很详尽的周礼(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则应该保持一种勤思勤问的态度,去掌握学习(入太庙,每事问)。

    5

    生:

    老师,正如您说,实践礼,主要在于“诚”。但是人的能力参差不齐,同一种礼,是否要每个人都同等程度的施行呢?

    师:

    并非如此。人的能力有高低,那么以诚而行,自然容许有一定程度的差异。譬如射箭,比的是射中靶心,而不是比谁能够射穿靶子。以诚而行,尽力即可。

    反观之,子贡当年想要节省告朔之礼中的羊,但是那头羊实在不足以对你的财富有所损益。所以,子贡所行虽然合乎节俭的原则,却违反了“诚”,违反了尽力而为的原则,最终受到了夫子的批评。

    6

    生:

    老师,正如你所说,礼应当以“诚”而行,尽力而行。是否就应该竭尽全力呢?

    师:

    不是这样的。有时候竭尽全力,其实反而是不诚。

    夫子曾说过,对国君竭力遵行礼法,别人却会认为你在行谄媚之事。为什么呢?因为礼是一个互动的、协调的、以合度为准的事情。如果国君对你依礼行事,你就应当报之以足够的忠义。但如果国君对你无礼呢?你如果仍然恪守礼仪之隔,不敢犯颜,不敢争取你应有的礼遇,那你就是谄媚了。

    正如夫子评价《关雎》一诗,快乐,但不是无条件的放任心怀;哀戚,但不是无节制的恣情伤痛。礼也是这样,是一个沟通、互动的过程,而不是迷失自我。

    7

    生:

    老师,礼应当适度的以诚而行,那么如果以诚而行,却做错了,怎么办呢?

    师:

    如果以诚而行,即便做错了,也不必穷究,只要知错能改即可。比如宰我曾经向鲁哀公解释周人以栗,是使民战栗的意思。这当然是一种错误,但是由于这并不是宰我有意曲解,是他学问的深度只达到了这个境界,所以夫子并不加怪罪。

    但是如果你明知道该怎么做,却囿于私心,不作为,那就是你的错误了。譬如管仲,奢华僭越,有意的让自己享受国君的待遇(邦君,,,管氏亦,,,,。),所以夫子说,管仲的局气太小,不能有更大的成就。

    8

    生:

    老师,怎样行礼,才能最大限度的合乎要求呢?

    师:套用夫子评价鲁国太师音乐造诣的说法。实践礼仪,首先在外表上要端庄郑重,如飞鸟舞翼般自然畅快,其次要掌握和体现礼的精髓,表现礼的感染力,即便繁复但井井有条。在实践中自觉的肩负重振礼乐的责任(木铎)。

    最后,依然要牢记礼的根本出发点,仁。正如夫子评价《韶》尽善尽美,评价《武》尽美未尽善,就是因为《武》少了那种仁的洋溢。如果没有仁,只能是尽美未尽善,正如夫子批评季氏八佾舞于庭,三家以雍彻。虽然很美,但是空洞虚伪。

    礼中之仁,是什么呢?譬如,居上之礼,加以宽和;行礼之礼,加以敬重;临丧之礼,加以哀戚。只有这样,才是从《武》的尽美未尽善,上升到了《韶》的尽美尽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说 第三弹 八佾第三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rs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