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厨房的冰箱侧面,除了国内外旅行带回的冰箱贴和垃圾分类的宣传单,还有一幅妻子手写的家庭菜单。
今年年初,源发自绥化望奎的那拨儿疫情,再度让省城复归宅闭防控的状态。自打去年疫情爆发之初就刻苦习练、长久坚持的厨艺,又一次有了大显身手的用武之地。
尽管为了远离风险,这两年几乎隔绝了串门和在家请客等社交活动,可是偶尔的父母小住或至交小聚,还是有必要煎炒烹炸齐上阵来置备一顿家宴的。每每这种时候,临时拉个菜单(菜谱)就颇有仪式感,且兼具备忘功能。几回之后,妻决定把做过的家常拿手菜和新解锁的“大菜”、“硬菜”统统列出来,以酒店菜牌的形式分菜品和主食一一呈现。
久而久之,一些经过反复尝试成功晋级的美味佳肴陆续榜上有名。而这张抬眼可见的菜单,不但见证着烟火人间的幸福百味,而且宣示着热爱生活的美食匠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5632849/c60a436ed4b2d574.jpg)
有时候两口子对望着不知道做什么吃什么,那就循着菜名选两道许久未曾上桌的伙食重温;有时候虽想挑战新菜但有点儿犯懒和畏难,那就指点着菜单回味成就感来坚定一下决心和信心;还有时候,苦于来不及好好准备招待难得上门的亲朋,那就结合现有食材从居家菜单中挑选荤素搭配的组合从容应对。
以前苛求每日一更,如今不唯天天打卡。不管文字内容和书写节奏如何,都如日志(日记)般镌刻岁月,留声时光。而一份小小的菜单,也记录着用心烹制美味,用情塑造生活的点点滴滴。透过一个个“见字如面”的菜名,我不难想到为达偿清欢而孜孜以求的潜心,不难想到为臻于至善而永不止步的努力,不难想到为奉献热忱而乐此不疲的执着。
这个周末过得不紧不慢,买菜、做饭、洗衣、擦地…如果说还有什么新意和启思的话,那就是笔下的文字,舌尖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