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理想法
《道德经》:利他而无所求

《道德经》:利他而无所求

作者: 张巨哲私域变现商学院创始人 | 来源:发表于2023-06-10 07:42 被阅读0次

《道德经》: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翻译: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这一章主要讲按照规律办事会自然而成,这是一种无为而为。

这与《道德经》中“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思想是一致的。

这一章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有人觉得,我们又不是皇帝,也不能教人们按照规律做事的方法啊?

我们虽然不是皇帝,可以举一反三应用于帮助别人心态上。

有这么一种人,他帮助你一点小事,他就会多次提起,不停地提,就感觉他帮了你多大的一个忙、你欠了他多大的人情似的,最后,你都害怕他为你做哪怕一丁点事情,因为你受不了以后他那种隐形的索取。

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人,很可怕。

我反思:我有没有这种心态?

我察觉,以前的我帮助别人后,也希望别人认可我对他的帮助。

后来我明白了,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本质上是一种能量的流动,因为你付出帮助,是能量的付出,别人认可你的帮助,甚至感谢你的帮助,这是能量的回流。

但是,人们还有另一种心理需求,就是不愿意承认他人的帮助。

为什么?

你内心可能觉得不愿意承认或接受别人的帮助,是因为潜意识害怕承认自己不行。

这并不是本质原因。

本质上,你承认他人的帮助,还是认为这是一种能量的流出。你不愿意能量流出,不想承担被帮助后的责任,所以内心就会愿意承认别人的帮助。

我接下来要说重点了:

如果你做的事教育或者咨询行业,你要清楚一件事:并不是你帮助的每个人都会承认你对其帮助。

有的人,当自己帮助他人后,对方不愿意承认,自己就会后悔,后悔帮助了对方,甚至觉得对方是一个白眼狼。

那么,这样心态的老师和咨询师是很痛苦的。

我这里给大家一个真心的建议,这个建议应用好了,你会非常的快乐。

就是: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指望别人会承认或者感谢你,一定要做从内心深处做那种无私帮助的事,否则,就不要去提供帮助。

我就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我可以说一下我的感受。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

很多事情,帮助他人,需要消耗自己能量,有的事情需要消耗自己较大的能量,像这种消耗大的能量的事情,需要对方主动寻求帮助,你才要考虑是否做出帮助的举动,否则对方不会珍惜。

为什么我能比较好的做到帮助他人后不期待感谢呢?

因为我的关注点在事,对方的事解决了,就行了,至于对方承不承认你的付出,我觉得无所谓。

其实不仅这一件事,很多事情我都是无所谓的态度。

比如吃饭的时候点菜。

我一般都是不点的。

难道是我没有想法或者不敢表现出真实的想法?

我真实的想法就是无所谓,大家高兴就好了。

为什么我会这样?

我一开始没有多想这个问题,但是有人洞察出了原因。

对方说:你对这些小事是真不在乎,不是你不真实,有种人只有在核心利益的事情,才会在乎的,你心里是装着大志向的人,你的志不在这些小事上。

我听后有种被击中的感觉。

因为如果是真的碰触到了我内心在乎的事情,我肯定是要发表看法的。其他事情,我一般就是无所谓的,正常怎么着都是可以。

所以,当你心中有一个更为广大的志向,你会很乐意去帮助他人,而且不会有其他想法,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自己提供的帮助表面上是能量的流出,其实是一种能量的积累。

这就是:一念起,万物生。

那么,这种心态不就更像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而带来的“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的结果吗?

这一章的内容值得大家反复思考。

如果你想跟我一起践行传统文化智慧,想与我分享更多的想法,关注我,我们一同创造美好!

[图片上传失败...(image-e875fb-1686440533809)]

相关文章

  • 而无所求

    其实当你那样做的时候,我就已经很失望了,只是象征性自嘲一下,心里的缺口也无法补上,望着地铁玻璃反映出我的脸,忽闪忽...

  • 为而无所求!

    “为而无所求”是孔子倡导的人生态度,他也用自己的一生身体力行之!尽己力之所及,成败交付于命!这五个字的意思是:一个...

  • 生活禅:做而无所求

    2020年8月23日 周日 感恩一片清凉, 愿一切安住! 原创作者:赤子至真

  • 有限和无限的生活

    有所欲而有所求,无所欲而无所求。 在生活中经常都会因为想要的结果和真实的结果相差甚远,而沮丧。 什么是有限的生活?...

  • 《道德经》的秘密

    《道德经》的秘密 何谓有为?何谓无为?《道德经》指出:“无为而无不为”。又曰“上德无为”,“无为故无败”....

  • 利他法则

    利他法则 应得法则是与利他法则密切相关的。有多利他,就有多应得。利益他人的,最后都是利益到自己了。就像《道德经》里...

  • 【每日硬笔】20191023-16

    佛教传播的是一种善念,一种利他,济世的善念,这如药师经中所说。终生所求皆得,并非我所求皆得,同时,又如我不入地狱,...

  • “《道德经》中的教育智慧”之三: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之道,利而无害。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白岩松解读: 自然的规律,唯有利而无害。人生的大道理,认认...

  • 论语共读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君子坦诚,利他,讲义气。...

  • 罪己赋

    罪己赋 吾生而渺小,思而无用,求而不得。居闹市而心忧,处闲散而无所求。非他人之命不听,屈自己心声不闻。以他人之欢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利他而无所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ua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