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8
我想告诉你,我是怎样开始决定跑步的。
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因为就是一瞬间,一时的冲动。
我一直认为运动对身体一定是极好的,这点毋庸置疑;可是,我却很讨厌跑步,没有耐心是我的“致命弱点”。
2018秋初,我的睡眠质量非常不好,额头和发际线处冒很多的痘痘,那时去做脸部清洁的时候,皮肤管理人员告诉我:心脑热、心肺、代谢都有些问题,要注意作息不规律,别胡思乱想,要适当的去跑步,促进身体本身的代谢水平。这是我第一次将我讨厌的“跑步”放在心里。后来,有次和我嫂子散步,嫂子告诉我说:我们散步,心跳、心率并不会得到“一种跳动”的锻炼,其实我们应该每周去跑一次步,让心脏“跳动”,对我们提高肺活量和促进脏腑自我修复、代谢功能。这是我第二次将“跑步”记在心中。
偶然的一次听书《运动改造大脑》,书中有几个点,让我对运动有更加客观的理解。其一:我们的祖先会花费八千至一万六千多步的运动去追求食物,这种持续的运动让大脑和运动之间形成了一个连接运动刺激大脑的神经元链接,神经元连接带来了更复杂的运动动作,从而形成了人类今天如此“聪慧而复杂的大脑”。(最早开始运动,是幼年随意疯跑,却又乐此不疲;在学校时,我们最喜爱上的就是体育课,毕竟那是唯一的自由活动;长大也会有各种运动形式。运动从未停止)其二,运动需要我们自愿去做,不然没有就是无效的。(就像我学习瑜伽和拉丁舞,都是我愿意去的)其三,心跳持续高跳,身体机能激发、身体素质改善,脑细胞增长,大脑灵活,且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内啡呔,带来快乐感,这既能减压又让大脑思考更加多维。有益无害(我本来就有在经常去学习瑜伽【这纯粹是因为喜爱】,偶尔上了强度较大的瑜伽课后,心情都会比较“亢奋”。)
书中重点说明了运动的原理:越动越多的脑细胞。讲述了,通过对老鼠运动实验,观察跑步老鼠的海马体、BDNF增多增大,得知运动促使神经元的连接,脑细胞是可以生长的,大脑会变得更加灵活。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大脑的优质营养肥料,大脑可塑性的重要推手。
书中有个建议,来自日本研究:每周慢跑两次,每次半小时,12周提高大脑执行。
从来就觉得跑步是个有益无害的运动,身体又很需要这种运动,各种客观原因和所了解到的科学依据都说明了跑步带来的“好处”,客服惰性、培养习惯。加之,当前又有个培养建议,大脑一热,要跑就现在。于是,就开始了。。。。
(想要知道,我决定开始后,发生了什么,请看。。。)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