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41 [改变] 三分钟热度是病,得治

41 [改变] 三分钟热度是病,得治

作者: Julie的时间管理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20-09-01 22:58 被阅读0次

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的Julie,继续转述叶武滨老师的时间管理100讲。前几讲中叶老师谈到了学习背后的规律:学习一定要积极主动;学习要重复,这样才能转化为内在的能力;重复也有技巧,需要通过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八大周期来进行复习与练习;天才不仅仅是有天赋,更重要的是他们后天的努力,努力不是简单的重复,还要不断地刻意练习自己不会的那部分。所以成功真的是一件蛮难的事,成功路上并不拥挤,能开始的人就不多,能坚持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就来讲讲---动机。

课程回顾

“动机”的三个层次

“动机”分为三个层次。人类的天性决定了我们会去寻找对自己命运的掌控权,希望自己能来引导自己。当我们能够自主地引导自己,我们就进入了“动机”的第三层,叫“内在驱动”。这是动机的最高层次。如果我们没有找到这份力量,那在第二层,我们会得到很多外部驱动,我们叫它“外在动机”,例如:寻求奖励、避免惩罚。如果没有奖惩机制,那么我们就只能活在第一层,叫“生物冲动”。冲动,让我们只有3分钟的热度,不能持续。

哪个层次的“动机”会对我们更有帮助,会更持续,更持久呢?冲动是3分钟热度,不能持续;寻求奖励和避免惩罚这个层次,其实与我们人生的追求是不兼容的,因为它更多追求的是结果,没有过程和修正的意愿,所以这一层我们尽量要避免;所以我们要去到第三层,“内在驱动”!

那么,内在驱动和外在动机的区别在哪里呢?

分享一个小故事

一个农村的老人在晒稻谷的时候,遇到一群小孩跑来跑去玩得很开心,这让老人很不爽,因为谷子被弄得乱糟糟到处都是!

怎么做才能赶走这群小孩呢?打骂都没有用,因为等他一离开,小孩就又会回来!老人想了一个办法,他把这群孩子的孩子王叫过来,说如果他们能每天都在这里玩,就每天给他10块钱!小孩很开心地拿着老人的10块钱就在这里玩了。第二天老人又该给钱了,但是他说只能给5块。孩子王觉得老人变得抠门了,但是5块也接受了,于是就带领小伙伴继续在这里玩。第三天老人说只能给1块钱了,孩子王就不干了!说:“你真是抠门!我们不在这里玩了!”于是老人成功地把这群孩子赶走了。

反观整个故事

本来孩子们在这里玩是出于内在的驱动力,由于喜欢,愿意在那里玩。但是这位老人,用外在动机激励的方式,让孩子们失去了内在驱动---玩的乐趣。接着又把外在奖励不断压缩,直至奖励消失。这就把孩子们从内在动机降到外在动机,由第三层降到了第二层,又把第二层的奖励调到最低。可见,内在的驱动对人行为的影响更大,外在动机对人的驱动力是下降的,生物冲动更是一时的!

这套理念来自美国人丹尼尔·平克写的一本叫《驱动力》的书。任何人只有在找到做某件事的动机后,才能持续地做下去,同时也能避免大家做事时遇到痛苦时就快速放弃。

反思

听了叶老师这节关于三分钟热度的音频,我一下子联想到了我加入文案组后转述叶老师100讲这件事。最初的两三周我坚持的还算不错,简书连续日更了20天,但之后工作上的任务确实忙了很多,又要坚持跑步,我转述100讲的效率开始变低。看着群里很多小伙伴每日更新转述,我心里多了一丝焦虑,更有一丝愧疚。在接下来的101天成长计划活动中,我想给自己一点压力,逼着自己完成每日的转述任务。可是连着交了两次作业之后,从第三次开始我又拖拉了。

我不由得扪心自问:我这算不算三分钟热情呢?有点像,可好像也不完全是。想提高写作能力和坚持写作是我心底的梦想,这应该算是一个内在动机了吧。可为什么我却表现得像个只有三分钟热度的冲动的人呢?我想还是我的内在驱动力不够充足,比如跑步,我可以雷打不动地坚持,就是因为我有充分的内在动机:我想通过跑步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去影响我组建的跑团成员以及身边的人。可是对于写作这件事,我的内在驱动力还远远不够明确和充分。

下一步计划

重新梳理自己关于写作的内在动机,使其更加动力十足,同时避免任务太多,头绪太多,给写作留出固定的践行时间,参考跑步的习惯养成历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1 [改变] 三分钟热度是病,得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wb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