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自己的CEO”,是从2014年开始有的名字,2013年刚刚开始的时候,它叫:个人成长私人导师班。历经三次大的变化,在它进入第08期的时候,长成了今天的样子——一个关注系统化成长的学习活动组织。
这是一个综合活动,它的核心目的是帮助活动中的参与者构建“个人成长操作系统”,并且用这套系统产生价值。这三次改版的关键节点是:
- 私人导师沟通式:我成为学员的私人导师,通过电话一对一的交流指导。由于边际成本极高,所以只服务了2期共25名学员;
- 课程讲解式:我把整个系统分成模块,逐一将原理和方法讲给学员们听,从第3期至第7期都在采用这种方式。
- 学习组织式:吸取过往课程学多、练少,讲多、反馈少的问题,在课程基础上增加实践体系、共创任务,将整个学习转化成一个持续成长的专业组织,营造氛围来促进系统的内化。从第8期开始,做自己的CEO从课程转变成一个共同的学习组织。
共同的学习活动组织,这个词频繁出现在介绍之中,用黄金思维圈模型来理解,它是一个What层面的元素,为了能够让大家更清楚地理解我在说什么,我想把Why-How-What通过本文讲清楚,让你看到我是如何逐步思考的。
2
Why:我为什么要做这个活动,我究竟相信什么?
我想从四个方面谈谈这件事情的意义,分别是:什么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成长究竟有多么重要?我的使命是什么?这个活动对我意味着什么?
第一,什么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意义,是一个很难思考的问题,因为它是人类赋予的,当我们顺风顺水的时候,通常不会考虑到意义的问题,而只要遇到挫败感,就会对原有相信的意义产生怀疑,甚至一度会崩溃。我可以确切的说,意义感的波动和崩溃就是来自挫败(或者说是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而人类又是意义的动物,我们都是生活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的动物,没有意义,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我前段时间就经历了这个,在8月24日附近的《当能量不足时,到底要怎么办》、《想让自己停几天》等文章中就记录了当时的情绪状态。没有意义的时候,确实感觉到可怕。痛定思痛,我想尽可能解决掉因为挫败而导致的意义感波动的问题,所以,我的解决方式找到了——三观体系。
从二季度至今,是我三观全面清晰化的半年,我慢慢形成了稳定的三观体系,这两天我会把它整理清楚,发布到我的模型库网站上。这里简单罗列一下:
- 世界观:站在觉察的视角,看投射的世界;
- 人生观:在觉察的视角下,人生观是生生不息;在现实的视角下,人生观是求真和求善,不断返回真实、不断惠及他人;
- 价值观:追求事物本质规律,做出理性决策,和外部资源同频共振,做高概率正确、低赔率的事情。
在我的人生观中出现了“生生不息”一词,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一个必然,但是,我认为我的人生应该直面各种苦难,持续生长。同时,在人生观里还出现了“求真”一词,其实并没有终极的“真”,也很难做到老子所提到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状态,没有绝对的“真”,但是有相对的“真”。
相对的“真”在哪里?我的答案是:在比我更优秀、眼界更开阔、能力资源更好的人那。所以,一个形而上的“求真”,就可以被转化成:和更好的人在一起。所以,我认为:见到更优秀的人,成为他们的样子,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综上所述,我认为有意义的人生是这样的:持续生长,见到更优秀的人,努力成为他们的样子,利他助人。总结一句话,那就是:持续成长,带动他人。
3
第二,成长究竟有多么重要?
第一条的分析是自上而下的,从世界观开始到人生观结束,既然我得到了这样的结论:我的人生要持续成长,要带动他人,那么,如果自下而上的思考,我就必然会问:持续成长真的重要么?它有多重要呢?
我想从两个方面对重要性来说明,一是防风险,二是高手论述。
平时做职业发展咨询很多,我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扰:“明明之前好好的,但是,突然之间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不管怎么努力都没有用,未来好像很茫然,也没有动力再像以前那样拼下去了!”这种事情常见在孩子生育、稳定工作环境的突变、行业走下坡路、全新的竞争者……(案例见:《工作几年却被卡住不能发展,该怎么办?》)
这种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就是没有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我们总说,当你不认为有风险的时候,才是最大的风险。想想看,当周围环境很好,自己只要按部就班地投入,就会变得很好,明明可以躺着数钱,没有人会跪着赚钱的。但是,稳定只是不稳定状态的一个特例而已,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不确定的,如果你不能拿出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未来增量的竞争上,而只是用自己的存量去在短暂的稳定下生活,会持续积累风险,直到风险变成问题。(我之前有过相关论述,见文章《职场青年复利式高速成长策略分析》)
简单来说:你现在很好,所以不需要考虑增量的成长,所以,你维持不变;但是,别人并不和你一样以为,只要有人在努力,他就有可能超越你,你的风险就会被积累。至于这个风险会不会变成问题,那是靠命运的,小城市、边缘行业受到冲击的可能会略小于大城市和热门行业。可是,把一生交给命运,那也有点蠢了,命运,只是事后可解释的并且不可证伪的系统1的认知放松需求罢了。结论是:成长是必须的,投放于每一天的必要策略!
再来看高手是怎么说的,你会发现所有高手都会关注成长,上至国家主席、下至某个公司的中层管理者,他们都深深地认同成长的重要性。我想用李笑来老师的一段逻辑来佐证:
- 财富自由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一个关键里程碑,财富自由意味着你不需要再为生存而出卖时间;
- 既然,财富自由不是终点,那这个里程碑之后是什么呢?
- 答案是:一生的持续成长。
李笑来老师会把自己定义为终身成长者,也为自己的这段逻辑给了强力的支持。
4
第三,再来看看我的使命是什么?
2010年,我被板砖博士带着进入了个人成长这个领域,7年了一直没有出来,在这里深耕,我不仅相信成长是必要的,我更相信成长具有极高的价值!
那些年,个人成长被时间管理、心灵鸡汤、线下沙龙等不同形式霸占,我也走了无数的弯路,从工具探索、时间管理、全面的自我管理一直到给出个人成长的定义,围绕着价值重新构建和思考,形成道术器用四层次体系,认知、方法、工具相结合,从复杂的套路到不断提纯极简操作……终于在今天,我也敢说,自己对于个人成长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了。
可是,这个领域的高手太多了,尤其是在实践前线的高手,对比起来,我这种先关注理论构建的成长践行者,可能在很多环节没有精细的表征。但是,我相信理论、概念的力量,被高度浓缩的认知体系一旦建立起来,会在实践里走得更远。
所以,我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使命:引领职场青年持续高效能成长。有人看到这句话,会觉得我怎么这么不要脸,凭什么是我来引领呢?我确实不是最好的,但是,使命就是短期内无法达到的、为之持续奋斗的事情啊!我在职场呆了十年多了,成长断续、成长低效是每个成长者最困扰的事情,我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人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我现在不是最好的那个,但是,我相信系统的力量,相信复杂背后的极简规律,相信必然有一个最小方案,当你掌握之后就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生长。我已经有相关的思路了,但是,到它全面、精准地适应更多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并不担心时间长短,使命,就是要一生为之奋斗的东西!
5
最后,来看看这个活动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的Why基本上说清楚了,但是,我还是想总结一下,这样的一个活动,对我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下面提到的所有内容,都可以由上文三点推导出来。
首先是意义,既然成长是有意义的,而“做自己的CEO”活动又是我的重点抓手活动,我认为,这个学习组织其实是我个人意志可以得以体现的地方。我可以把我在教育中的积累、成长中的实践经验做出整合,给出我认为最好的东西。
其次是价值,成长这么重要,每个人都需要成长,如果我扎实地做好这件事,现在是高举高打,未来将产品做到更普适化,那么,“做自己的CEO”这个学习活动就是我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场所!
最后是使命,成长的根本逻辑我还没有彻底把握,很多实践还可以从通用化转为专业化,我不仅是一个成长的带动者,最关键的是:我也是一个成长的践行者。成长必然有情绪波动,我希望给自己营造一个环境,可以帮助我持续稳定成长和提升的环境!
以上三点就是这个活动对我的意义:个人意志充分体现、个人价值不断实现、个人成长和提升的社会支持环境。
综上四点内容,这就是我之所以会坚定地做系统化个人成长类活动的意义和假设,如果你也认同的话,我希望你跟我一起共同来创建这样的一个学习型活动组织。
6
只是说了Why是没有用的,这个世界上最不缺少的就是思想者,可是实践者却很少见。如果想要更好地实践,必须思路清晰,接下来,我来论述一下,我要如何实现我的Why。
我采用系统思维来理解,那就是:
输入端(左侧)的小人是我,当我经过了一个系统之后,过上了一个持续求真和求善的人生。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系统是什么呢?我的答案已经在图片上写出来了:一个持续成长的整体。
这个整体在一起要做什么呢?我的答案是:学习、实践和创造。这三个词我是有严格定义的:
- 学习,学习系统化成长的方法。这种方法及其复合复利效应和边际成本递减效应,学习方法前后,你自己会从一个一事一议的人,变成一个拥有稳定系统,自动化处理问题的一个人。我们的学习,重点是构建这套系统化的方法体系。
- 实践,对价值变化过程进行实践。在我的模型库(http://tm.runwith.cc)中将有一篇关于价值思维的文章(目前已经写完,下周逐一发布),你要用自己学到的系统去尝试更高效的价值积累、更顺畅的价值交换以及跃迁式的价值变现。我们的实践,都围绕着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事情展开。
- 创造,是持续创造更好的系统。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创造属于自己的方法、案例,而这些都是对系统化方法的补充,让整个“道术器用”体系更加完善。我希望,这是一群同频的伙伴,他们彼此认同,愿意为这个共同的价值而去实践和创造。我们的创造,是为了让系统化的方法体系更完备。
所以,这里的用户不断构建了方法,而方法又武装了参与者自己,这就将进入到一个持续良性循环的状态中。
7
前面所提到的How,还是很完美主义的,这里有很多风险,比如说:
- 现在的人很浮躁,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考虑短期收益,而不是用决策原则来思考;
- 很多人只是为了猎奇,甚至是来侵占我们努力生产的优秀方法;
- 那些不认同我们Why的人,如果和我们在一起玩,只能产生坏的作用;
- ……
我对用户进行了严格筛选,尤其是第08期,这是全面调整设计思路之后的全新一期活动,从原来的“课程讲授模式”转变成现在的“学习&实践&共创模式”,我希望我能够挑选种子用户,而不是鱼龙混杂。所以,经过前期筛选、分身术、真自由训练营、PORT短训营的筛选,剩下的伙伴才能成为种子用户。
支持我的思路的除了一起共同成长的人之外,还有两套体系:学习体系和实践体系。这两套体系我也经过全新的构架,比如说,在学习中的课程学习(理论课程&实操课程)的设计中,我的理念有以下:逻辑完整、体系自洽,实践导向、技能拼接、理论支持,把握核心、做少得多,反转学习、共创成长,通用方法、自生长体系……
而理论体系也不是随意搭建的,而是基于:系统思维、价值思维、哲学+问题、黄金思维圈、认知信息加工、三层系统这六大框架模型而构建而成的。这些资料,我正在逐步地发布到模型库网站上(http://tm.runwith.cc),你可以前往查看,你就会知道我是非常用心地构建了这些核心内容。毕竟,在未来的共同成长中,这都是极为基础的东西,我希望能够给我的伙伴们以关键支撑。
整个学习体系,我是用道术器用的套路来设计的(见《掌握精通四层次法》文章,博客文章,地址:http://blog.hiddenwangcc.com/archives/2615),具体见下图:
以上是课程体系,下面是实践体系,我用了“核心最小”的思路搭建了实践体系,也就是说,我把最重要的“项目化”和“知识创造”这两个可以形成自生长体系的关键方法论做成了核心,通过不断自生长来逐步实践体验整个体系,获得系统化的成长。
最后,我想特别说的是共创部分。虽然,在系统化的个人成长领域,我比很多伙伴都走在前面,但是,任何一个拥有成长型心智的人都会知道,自己并不是完美的、也不是最好的。有的只是那个更好的自己,在自己的不远处,需要我们通过努力去实现。
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参与者放下“课程”、“学员”这种概念,而是将“共同成长者”作为和我的关系的定义,我们是一起成长的伙伴:可能,我比你多一点系统的积累,那我就先讲给你听,但是,你可能比我有更宽广的视野、更精深的训练,那么,你就讲给我听。我希望的这个群体,是能够将系统化成长落实到自己竞争领域的那些人共同打造的,是一个彼此赋能的整体,是一个一起走向未来的价值共同体!
8
介绍了这么多,接下来,我要开始先和第08期以及往期复训(其实,不是复训,而是你用全新的身份加入回来)的伙伴,成为共同成长者,我们先去学习、实践和共创一段时间,等到取得一定成果,再向大家公布。
希望,那个时候,有更多认同我的Why的人,能够给我提供更好的思路How,把我们的共同成长的活动组织,变成国内最好的专业的系统化成长组织!让我们一起引领更多的职场青年持续高效能成长吧!
本文用于向CEO的伙伴们介绍我的Why,毕竟,Why的明确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在一起玩,我的所有行为都会围绕着我的Why展开,而将Why认真写清楚,也是对共同成长者的基本尊重,希望感兴趣的伙伴认真看,未来我们可以在一起走得更远。
另外,昨天的文章《四个人和一套方法让我效率大幅度提升》的最后,我提到了几个团队重启的消息,就有人立即响应,她叫白饭。她说:今天举例2018年只剩下100天的时间,但是她年初定的目标“全年完成200本书的学习”还没有推进,她不想成为一个Loser,她希望每天听两本得到的“每天听本书”项目,然后做出脑图,并分享给伙伴们,所以,她立刻发起了一个活动,见“阅读原文”链接(https://mubu.com/doc/kuVoAg-vh),对于这种立刻响应我的号召的伙伴,我必须为她推荐,希望你能够和白饭一起完成200本书的学习。
另外,深圳的奔奔也已经开始了,他要整理一份Todoist的使用手册,我想支持他完成,其他的伙伴,你有想法,记得告诉我。窗口期开了,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