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在寻找一个改变现状的契机?
一周前和大学时代的几个老友聚会,大家感叹如今没有大学时活跃了,感到缺少共同前进的伙伴,缺少力量。
时常有大学时的朋友问我,能不能再做做读书活动督促他保持学习;也有大学时的朋友工作上遇到问题,给我发了几百字描述,问我解决办法。
其实问题只在于,大家都缺少个共同学习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下,大家会更有动力学习,能够看到自己一点点的积累进步;在这个共同体下,大家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提携,甚至是仅仅给你精彩的知乎回答点个赞;在这个共同体下,大家能够分享事业上的困难,寻求帮助与给予帮助。
但是,要找到一个这样的组织并不容易。首先,大家的关注点要近似,这样才会愿意看你分享的东西;其次,需要有互惠精神,如果一个人只是一直给予,而得不到回报,那这个人就很难坚持给予,而在一个不被要求给予的共同体中,很多人会有搭便车的倾向,共同体很容易瓦解;再次,要时常有让大家保持热情的尖峰时刻,而这需要有人来认真运营。
实不相瞒,我正好擅长运营社群,这两年没有做了,就说说以前做的几件事。
大一时,我是一个500人的人文社科交流群的管理员,在我负责的那一年里,我们群的资源邮件数量达到1500封,群友们分享资源和群讨论很积极,我也在那一年里打开了视野,结交了一群网友,后来去北京上海广州游学都得到了他们的帮助。
大一暑假开始,连续两年暑假都在建设华科新生群,虽然没有占据好的宣传位,但是依靠着口碑效应和群运营,每次都是最活跃的三个群,参加群聚会的报名者都超过了一百人,我培训一些群成员,来组织群讲座等活动,将他们建设成一个临时组织,这些人到大学毕业的时候还能够一起聚会。
2014年的时候,我们又做了一个群成员3000人,两万微信粉丝的社群,办了一百多场活动,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十多个全国性媒体报道。名字叫蹭课联盟。
两年没运营社群了,想重出江湖还有些谨慎,最近想做社群的想法断断续续酝酿了近半年。想做是因为相信共同体形成的合力会远远大于每个个体的力量,会让参与其中的人都变得更加强大 ,会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奋进。一直搁置的原因是考虑是不是还要再沉淀一段时间,自己的能量是否足够,是否做好了花费足够精力的准备。
本来是准备12.1日趁着喜马拉雅的知识节活动发车的,但是,发现喜马拉雅太狡猾。
喜马拉雅的狡猾:1、宣传中说的会员和知识大师可免费听300+专栏,实际是只能免费试听每堂课的前90秒;2、宣传中说的打卡21天退费,实际上是打卡21天每天都需要一个不同的人来验证打卡。
经过一系列权衡,决定做一次可行性试验:
建设一个学习型社群。
试验期1个月,报名人数达30人就启动试验。如果报名人数太多,就进行筛选,分批加入后续试验。
这个学习型社群,关注的主轴是营销。而与营销相关的学科技能很多,包括经济学、金融学、心理学、文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以及文案、视频制作、信息图、设计、活动策划、组织建设、信息技术、运营、公关、演说、沟通等诸多技能。这些都是讨论研究的范围。
这个学习型社群我预计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每个人围绕着社群的关注点进行输出,不一定要每天输出,只要能够为社群的发展做出贡献,都是有意义的。
社群运营中生产出一些长期留存的精华供各位成员保存。
每个人在分享的过程中能够结交到几个可以交流的朋友。
参与其中的人们发现学习效果得到提升,学习的动力得到增强,感到生活更加充实了。
试验期除了进行以上范围的讨论,还围绕我选择的三门喜马拉雅的课程进行学习。因为有一个共同聚焦的点,更容易让大家擦出思想的火花。
试验期结束后,我会根据效果,规划下一步及更远期的社群发展方案,和在这个社群中发现的同志们一起推进。
报名要求:
1、可以是还在大学,也可以是已毕业的。
2、做好一个月里为本社群累积输出2000字的准备。
3、根据我以下的推荐购买三门喜马拉雅课程中的一门,或者为本文赞赏18元。
报名步骤:
1、按照要求3,选择三门推荐课程中的一门,扫码购买。或者为本文作者江流赞赏18元。
注:12.1-12.4日喜马拉雅知识节,所有课程半价,然后喜马拉雅给我的佣金是15%。相当于30个人参加这个社群的项目,会为我带来约500元的报酬。500元还不到我拍摄一次写真的报酬,也不足以补偿我为本次社群组织付出的精力成本。但是是一种有效筛选方式,它能筛选出尊重人们时间成本的人,互相尊重时间成本的人,是未来良好交往的前提。
2、填写报名表。点击阅读原文或复制报名表链接http://cn.mikecrm.com/9hgYa7z
3、加我微信1206707531,验证消息“互惠社群”
接下来等候我邀你进入这个社群,并引导你融入其中。
三门喜马拉雅课程介绍:
1、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
扫码后,先领取五折券,然后购买,可以参加21天打卡。打折后似乎是99元。
陈志武是华人经济学家中在国际排前十的人物,是耶鲁大学的终身教授,不仅在学术水平上顶尖,而且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对金融史研究的很厉害。在他的课程里你会多次发现金融史的魅力。
我听了陈志武在喜马拉雅上的课,也听了香帅在得到上的课。陈志武在业界的声誉要比香帅高几个段位,在对金融的理解上,也比香帅要强 。如果说香帅教给你的是知识,那么陈志武教给你的就是有思想的知识,能够促进你的思考。
关于金融本质的解释,香帅的解释是:金融就是为时间定价,而我们这些购买金融产品,做出金融决策的人,就是购买不同的未来价值。
陈志武的解释是:金融就是跨期价值交易。这个解释就比香帅领先一个段位了,这个解释也就意味着,很多社会现象都可以用金融的思想来解释,也意味着,你在做营销等工作时,可以通过金融思想来扩展你的战略。比如,养子防老的金融解释,古代把金融外嫁很远的金融解释。
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举办了一场纪念张培刚的论坛,邀请了陈志武参加,我当时发现后就巧妙地联系到陈志武,邀请他来给我们当时做的一个社群做一个多小时的分享。那天下午他在经济学院有半个小时的演讲时间,演讲完参加我们的活动后,马上就得去赶飞机。由于他在经济学院的演讲超时了半个小时,留给我的时间就只有一个 小时了,我临时决定,请他讲讲他的学思历程,那次分享令我们在座的深深佩服。
2、经济学名师陆铭:中国经济72讲
扫码后,先领取五折券,然后购买。打折后似乎是99元。
陆铭之前是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的经济学院教授。2015年,我在上海的时候,有一次参加一场城镇化高层论坛,他是一场活动的最后一场嘉宾,我听到旁边几个人对他的分享赞叹不已,现场有人直接说他是讲的最好的嘉宾。中午午饭时,我看到他一个人吃饭,经过了几分钟的斗争,我决定去找他,我坐到他对面,跟他介绍我自己,提了一个问题,让他记住我,并留了联系方式。
后来我去参加过他举办的工作坊,参加过他出席的论坛。在一次学术论坛中,分享到最后,他突然介绍一个关于保护农民工的公益组织,介绍这个公益组织正在做的事情。我感到很震惊,这个教授不仅与人相处非常有魅力,而且很关心底层群众。有一次分享会结束,我看到他骑一辆很旧的自行车,然后还去请分享会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吃饭。我决定为他写一篇人物稿,并对他进行一部分采访。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没能完成稿子,很是可惜。
经济学方面,如果将喜马拉雅的陆铭和得到的薛兆丰比较,陆铭的段位又比薛兆丰高出不少。陆铭的声音和舞台感也更有魅力,学术功底更加扎实。
3、小马鱼:阿里运营心法
扫码后,先领取五折券,然后购买。打折后似乎是49元。
初识小马鱼是因为她出了一本书《我在阿里做运营》后,参加鸟哥笔记举办的一场运营分享会。也是因为她在喜马拉雅开课了,我才领导一个 知识大使分销的资格。
小马鱼的这门互联网运营的入门课,应该是目前全网性价比最高的了。小马鱼还会建设一个为期三四个月的微信群促进学员的互动。
这门课的目标受众是准备学习运营或者运营经验不足3年的人,如果已经有很丰富的运营经验的话,就不建议购买。
——————
本文作者:江流(个人微信ID:1206707531)
公众号:江流
知乎号:江流(zhihu.com/people/jiansi)
江流是个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某工科专业毕业,在深圳工作,主业品牌营销,业余全国各地拍照。
从营销的视角了解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