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9日正式加入敏捷内部教练团队,本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信念、为了纪念初涉敏捷的这一天、顺便贯彻敏捷文化精神-分享,文笔很差的我操起键盘把当天A小队的敏捷导入会过程记录了下来,记下敏捷老师的一系列套路,方便本人和各路小白后面的模仿和升华。
一、准备背景:
队长意向:小队长都有意向接受敏捷转型辅导(作为首批导入敏捷的小队,尽量选择意向比较强、接受度比较高的,能更快建立标杆效应)
小队人员安排:4个行方项目经理,10个左右外包人员
需求情况:目前在建的需求是一个大需求,其他以解决生产问题或小功能需求为主,开发中的需求大概10多个,队长提出目前想优先考虑这个比较受业务关注的大需求。
二、导入会内容:
会议一开始队长提出个问题,希望我们敏捷转型能优先解决业务需求问题,业务需求文档质量差、需求繁多、需求评审不到位一直被公认为是研发质量和效率的瓶颈。项目经理每天疲于大小需求的澄清沟通工作、生产问题排查、跟进需求进度、关联系统评审、测试资源协调等日常工作。但是攘外必先安内,我们目前最重要的是先把自己工作内容理清理顺、回归项目管理初衷、提高项目质量,把我们自己从繁杂错乱的需求中解脱出来,解决我们的“忙-盲-茫”。教练提出以下敏捷导入计划:
1、看板可视化
通过知微或物理看板实现项目过程可视化,知微原理是把IT管理平台上业务提出的需求导入,在知微形成3个任务卡片:业务需求(对应平台需求)、系统任务(对应需求关联系统和测试任务)、个人任务,将导入进来的系统任务拆分(创建)为2周内能完成迭代(标准是SIT测试完成)的系统任务,团队里每个人再把创建后的系统任务拆分为1天内能完成的个人任务。
2、导入迭代
通过迭代计划会、每日站会、迭代回顾会导入迭代管理模式。每日站会落实24小时对齐机制,计划会和回顾会是两周一次,计划会团队成员一起对齐下个迭代的目标、系统任务计划、开发容量,回顾会总结前一个迭代实施的成效和改进点。
3、业务需求
需求管理是下一步目标,到目前我们已经在业务部门宣贯需控制需求颗粒度、年度或季度需求拆分为月度需求提。
三、Q&A:
1、任务卡片谁来拆?
前期建议小队长拆系统任务、包括个人任务,拆完后分派给大家认领,后期让开发人员自己拆。
2、团队里有些外包资源还在兼顾其他系统开发或测试,是否需协调全工作量投入?
建议团队里一半以上的人100%投入到敏捷转型,保证交付质量。
3、第二次拆系统任务是等第一轮迭代完成后再拆吗?
拆系统任务动作和执行动作不同步,拆的动作在前/拆完后要给对方确认是否需调整,双方沟通无误后启动迭代启动会开始执行;
4、质量手段何时导入?
敏捷的原则是交付+成长,在保证每一个任务交付质量/每一次站会和回顾会的时候,作为敏捷教练都可以观察是否存在改进点,每个改进点的提出和落地都是质量提升手段,通过这些辅导让团队和教练一起成长。
四、会后安排:
小队将厂商资源清单发给PMO,由PMO创建看板权限和整理小队看板需求;
小队长熟悉看板操作流程,提出问题;
小队长可先对看板需求进行系统任务和个人任务拆分,敏捷教练团队提供指导或培训。
五、写在2020年的回顾心得:
关于敏捷导入:整个敏捷导入全过程类似一个项目的策划,每个环节都有核心目的和计划:从前期找小队长调研访谈、筛选意向小队、到启动导入会、导入敏捷工具和活动、再到后期的跟踪辅导不断调优,A小队实际上在19年10月已可独立运行所有敏捷活动并持续至今。我作为内部教练也在A小队跟着一起成长:在思想上,从对敏捷的观望态度到逐渐接受再到完全接纳“不确定性”;行动上,作为部落的PMO已逐渐推动部落所有小队启动迭代、组织业务部门联合排期、召开部落回顾计划会,我感觉我有点布道者的味道了。
关于自身价值:敏捷导入前,部门所有人陷入“忙-盲-茫”,我作为科技部一枚QA真的感觉无从下手(因为我也自身难保)、所有人都知道有质量问题,但是完全进入不到问题中,没有工具支持量化、更没有人和时间聚焦质量问题、全员缺乏质量文化和意识,对于我来说当下推质量犹如撼动一座大山。从19年带着QA的身份加入敏捷内部教练、深入到项目组详细了解项目困难、需求实施、协助优化项目管理工具和方式、在看板工具支持下研发流程数据可量化了、QA在科技部的信任度提高了,带着敏捷教练身份的QA不仅是警察还可以是医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