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有两则故事很有意思,也有很大疑点。一则是诸葛亮的空城计,一则是司马懿的上方谷受困。
下面首先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两则故事:
《空城计》讲的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空城计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空城计《上方谷受困》讲的是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带兵35万驻扎于祁山,司马懿调集40万兵马,在长安以西渭水一带摆开阵势,准备与诸葛亮决战。
诸葛亮一边布置部下储运粮草,一边亲自去察看地形,筹划作战方案。当他在渭河以南发现上方谷这一特殊地形时,心中无比喜悦,立刻想好了一条妙计。上方谷地处两山之间,地势低洼,入口处狭窄,每次只能一人一马通过,谷内一块平地,能容纳1000多人,就像个葫芦,正是设防歼敌的绝妙地带。于是,诸葛亮叫士兵们把干柴、硫磺、火药等埋藏在谷中,同时在谷地两边高山上埋伏着数千名精兵,一切准备停当,诸葛亮开始实施灭魏计划。
司马懿上方谷受困诸葛亮叫大将魏延去打司马懿,只准败不准胜,按预先设计的线路败退,一步步把司马懿的军队引入上方谷。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中,只听一声炮响,山上的士兵投下无数的木头、石块堵塞了谷口,接着,丢下无数根火把,引燃了谷内的干柴。刹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司马懿抱着司马师、司马昭大哭道:“我们父子都要死在这里了。”正在这时,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浇灭了熊熊的烈火。司马懿喜上眉梢,连忙说道:“天不亡我,再不杀出去,还待何时!”说时迟,那时快,他们父子带兵奋力冲杀,突破重围。诸葛亮在山上看到这一切,不禁长叹一声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司马懿上方谷受困在这里,我们不禁会产生两个疑问。司马懿聪明一生,他怎么轻轻松松就被诸葛亮的“空城计”糊弄过去了?还有,诸葛亮一个算无遗策能借东风的人物,怎么就没有料到天会下雨?
先说说“空城计”,正常人的想法都是派一队人马去试探试探吧?而且当时司马昭还提醒过司马懿。如果当时司马懿派一个将领带领几千精兵去试探一下,诸葛亮必死无疑。
诸葛亮形象再来说说“上方谷受困”,首先,凭借诸葛亮的聪明,应该能算出天会下雨吧?其次,即使他不知道天会下雨,也应该有出现特殊情况的应对之策吧?比如司马懿不进上方谷,比如司马懿侥幸逃出上方谷。而不是司马懿一出上方谷就束手无策吧?完全不像能猜出曹操会走华容道的诸葛亮。
综上所述,诸多疑点,为什么呢?我觉得,是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刻意为之,也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各放对方一马!
陆毅版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说?中国有句古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人在对外战争中有制衡作用,正以为有对手的存在,使得他们在国内更受皇帝的重视。这就好比战国时代的苏秦和张仪,正因为苏秦的合纵政策无人能敌,所以秦国才无比重视能对抗苏秦的张仪。这从在魏国的司马懿几次被罢免,但是由于诸葛亮的存在,魏国始终还是不得不一次次请他出山可以印证。诸葛亮呢?如果北伐一帆风顺,一方面功高震主肯定会被皇帝忌惮被同僚妒忌,一方面说不定他就会被由于北伐太容易他年事已高让他颐养天年的借口换帅了。
倪大红版司马懿对手的存在让你更得国家重用,而且不得不用;对手的存在能让别人更加理解你的努力和付出,理解你的困难处境;对手的存在能让你建功立业,赢得荣誉和尊重。试问,这样的对手,你愿意随随便便置他于死地吗?反正我不愿意。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
所以你分析了半天是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