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头发不太多的同学说,这个期间真是太好了,不用上班一样拿工资,又能在家看球,想干啥就干啥,特别爽。确实,我们都是不太关注外部世界生活的人,时不时聊聊天,挺开心的。而另一个同学处在那个工作每天穿着防护服焦头烂额(我猜的,也可能没想的那么糟糕)也是时下的一种生活。在我们描述部分生活时,我们试图拼凑出生活的全貌,这显然有点过于想当然了,何况还有很多心理和思想层面。不过还好,在这段时期之前,我和头发很少的同学去我们常去的咖啡馆喝了一杯,在小院子里一起抽“人大”时,我看他的头发慢慢茂密了起来,颇感欣慰。不是因为他,而是我们不论什么年纪,想年轻的话随时都可以,而不是计较于年纪。
看了一条施展的短视频,分享他读书的心理和经验,大致分为快读和精读。快读不必多说,匆匆浏览即可,但他说的精读的心理层面上很有意思。比如柏拉图、涂尔干的书,他将这类经典在阅读前的心理预设统统设置为这些伟人所说的话都是对的,如果自己产生质疑,会毫无质疑地确定是自己错了。我觉得这个心态非常好且非常的正,这绝不是妄自菲薄,这是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像苏格拉底、老子、柏拉图、释迦牟尼这些人认识的道理,都是跨过了一世一代来看问题的,他们试图搞明白人类永恒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必然会和只看到自己或自身一辈子短短几十年视角发生冲突,“难道他们错了?”如果这样想的话我们自然就是那只井底之蛙。由此自然会生发出一种声音,即这些读不懂和不愿进一步钻研的人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而否定真理。故弄玄虚和描述真理如果仔细研究的话是很好辨认的,比如人饿了就得吃饭,这是真理;比如人饿了,商家搞出一大堆零食推销,就是故弄玄虚。
我脑子里常常回放着周杰那期很有名的采访,当他说“白的就是白的,你把我抹黑了它也是白的”(大意)时,看着他质朴而坚定的眼神我很感动,一个身处比一般人更为复杂的环境里依然相信某种真理,这太难了,也太珍贵了,何况他最擅长的就是表演。这难道是对表演的莫大讽刺么,当然不是,这只是一个人应该表现的常态,讽刺的应该是这样的常态人很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