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周,在《吴军的谷歌方法论》中,老师介绍了希腊文明,对比了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的不同,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希腊之所以建立棋海洋文明,自身的地理条件以及它在大陆板块上的位置影响应该挺大的。
希腊的地形支离破碎,可耕地面积有限,不利于大农业的发展,只能种植一些经济作物为生。如果给了希腊很多的良田,未必不会建立起像中国一样的农耕文明,不过正是因为这一看起来的劣势,促进了商业的迅速发展。同样是由于地理的原因,希腊的各个城市之间能够凭借地形自保,而不至于互相征服,这样就为商业贸易创造了更为自由的环境。
从地图上能看到,希腊处于欧洲的最南端,深入地中海,而埃及和利比亚则在地中海的另一端和它隔海相望;希腊往东与土耳其接壤,而土耳其再往东,就是亚洲大陆,所以希腊也是亚洲文化进入欧洲的一个窗口。所以希腊处于亚欧非三大洲的交汇处。而且希腊深入地中海的部分,海岸线曲折,更容易开发出航船用的港口。当今希腊能长期保持世界第一大船东国,和它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众多优良港口是分不开的。
想起老师之前写的那句,没有缺点,只有特点。希腊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努力发展商业,不断进化成今天的海洋文明,成就了英国和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而中国因为有好的耕地,就好好经营自己的农耕文明,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技术,走过弯路历经磨难,最终崛起成为大国,并且还在迅速发展。并没有哪种方式就是更好的,两种文明都有它各自的优势和缺陷,只要能保持好一种平衡,将自身的文明发挥到极致,就能创造一些新的奇迹。
现在的中国正在不断崛起,而希腊似乎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两个国家走出了不同的结果,观念的影响应该比较大。
记得老师之前谈过希腊的犬儒派哲学家第欧根尼,不追求奢华的生活,即便是亚历山大来到面前,也只是漠然的一句你挡着我晒太阳了。读今天的文章,能看到希腊一度是欧洲贸易的中心,即便现在落寞了一些,人均GDP依然是中国人均水平的两倍。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经历过繁华的贵族,对于钱和地位已经看得比较淡了,只是想晒晒太阳。
中国是完全不同的一种状态。比较近的例子是住在隔壁的夫妻,回家之前在他们家蹭了顿饭,听他们聊了很多。他们都五十多岁了,有三个孩子,一个在上海,两个在南京,都成家了,最大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孩子了。其实他们这么大年纪,孩子都成家了,没有必要在外面这么奋斗。但他们的说法是,在外面赚的比较多,而且生活娱乐都很方便,比家里待着舒服。从他们的描述中,可以肯定的有两点:一是他们安守劳动创造价值这个本分,二是体会到了城市化的好处。他们的辛劳让这座城市更加繁荣,而城市的繁荣又会给他们更多的便利。五十多岁的人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更年轻的一辈。抢过春运火车票就会更加明白,有多少人是在外打拼。
虽然这两种观念和生活方式说不上谁更幸福,但无疑后者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更好地接纳新事物,融入新时代。希望希腊人能放弃对福利过多的追求,回归到劳动创造财富的常识,找到恢复经济的道路,让古老的希腊文明能开出新的花朵。
耐克的创始人菲尔在他的《鞋狗》一书中,记录了他在年轻时候的第一次环球旅行,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目的地,一个是为了自己“疯狂的”代理售鞋计划,去日本确认一下有没有实现的可能;另一个就是站立在雅典的围城面前。
当他真正来到这里,站立在西方文明的源头,他强烈地感觉到,自己来过这里。当他拾级走上那些历经风雨岁月的台阶,心中的想法是,这是一切开始的地方。在他的左手边是帕特农神殿(Parthenon),当时柏拉图指挥建筑师和搬运工建造了这座神殿。右手边是雅典娜神殿(Temple of Athena Nike),两千五百年前,这里供奉着一座很美的雅典娜雕像,寓意是带来胜利(Nike)。胜利只是雅典娜赐予众生的众多福祉之一,她还嘉奖商人,在古希腊戏剧《俄瑞斯忒亚》中,雅典娜说道,“我喜欢…有说服力的眼神(I admire . . . the eyes of persuasion.)”。在某种程度上,她是谈判者的守护神。有趣的是,古希腊戏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写过一部戏剧《Knights》(Knight是菲尔的姓,他本名Phil Knight),这部戏剧是在雅典娜神殿中演出的,而在戏剧中,战士们送给国王的礼物,是一双新鞋。
和菜头写过一句话:城市和天空里从来一无所有,你所见的都来自你的心底。菲尔能从卫城的古迹中找到这么多关于鞋的踪迹,是因为他心里有鞋,他将自己全部的热情都倾注到了鞋中。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到希腊看看,也希望在那之前,已经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在漫漫历史长河的倒影中,确认一下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