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残酷厮杀的双细胞世界(《思想的演化史》之3)
保持学习能力是生命持续演化所必须的,因而,必须打破单一细胞世界里那种僵化情境,繁衍也就应运而生。但繁衍跟单一生命的长存不死是矛盾的,因为,旧的不死,就会挤占资源,并且会极力阻碍新生命的发生和成长。所以,繁衍,必然以单一生命体的有限生命和自行消亡为代价。
旧生命的消亡,有二种途径。一个是旧生命在鼎盛时期,一分为二,分裂为二个新生命。另一个途径,就是旧生命在鼎盛时期,生出新生命,然后自己开始衰老,并走向死亡。事实证明,后一途径更为有效。
我们都是在父母青春绽放的时节生育到世间的,我们自己也在生命旺盛的时候生儿育女。难以想象,如果我们不是以这种方式,而是在青年时节,突然就身体分裂为二个新人,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无论是在演化的逻辑顺序上,还是在事实顺序上,分裂式的繁衍都在生育式繁衍的前面。 现在我们先看看分裂式繁衍的发生,以后再考虑后来的生育式繁衍发生的合理性。
一个细胞分裂为二个细胞,二个新生命体共存,带来了新的问题。首先是,环境里有了对可食资源的竞争,但更为要紧的是,如何处理二个生命体的相遇?由于在旧生命体内继承下来的能力里面,没有自我认知,所以,这时候的生命体尚无自我与同类的意识。生命体的意识中,只有对象,没有自我,而对象则根据生命的二个目的:新陈代谢和安全而分为三类,一是安全可食的资源,二是安全但不可食的无关要素,第三则是不安全的危险源。当然,不安全的危险源里是否有可食物,之前是无需划分的。但在双细胞的世界里,这种划分就十分迫切了,因为对于任何一个细胞而言,另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既危险,而又可食的对象。为什么识别现在的这个另一细胞,比识别以往环境里的可食但危险的资源更为迫切呢?因为,这个对象,是个高度活动的,会主动进攻的危险源,有时候根本无法躲避开,必须主动迎战才能避免危险。因而,这时候的细胞意识里,就有了第四个环境要素,可食但十分危险的对象,也就是另一个细胞。分类的增加,丰富了细胞对环境的认知。
所以,一个同类的出现,必然使得环境更加危险,更加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和高效的学习能力。竞争,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智慧的发展。
这时候,新生命体从旧生命体继承下来的情绪功能必然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因为激烈厮杀的过程,需要持续高涨的情绪,激昂的情绪可以持续调动并保持机体注意力和体力的高度集中,并留下强烈的印象。在记忆里,这些情绪以及情绪持续所伴随的行为过程,成为生命历程中的可贵经验,也是智慧与知识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成为生命遗传基因里潜存的群体意识,传递给下一代。我们与生俱来的先天恐惧和一些不明就里的梦魇,也许是漫长生命演化史上,某一古老生命体所经历过的惨烈场面的记忆回放。而莫名其妙的幸福感,也许是现实的某一情境触发并唤醒了基因深层记忆里,生命体演化早年经历过的某一温馨场面时的那种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