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重庆人的故事
文/罗文烈
鲜为人知的冉家巷
从石灰市、新民街一带,步行到原重庆宾馆,不用往大同路绕行。从一条小巷里穿过去,就近多了。这巷子就是冉家巷。
也许这条小巷太僻静?好多老重庆人,都不知道这条小巷。
巷子里,平日里行人很少,在小巷里穿行,脚步声在巷内,会荡起“咚咚”的回声。冉家巷给人的印象是安静、神秘。
这条小巷,是我小时候,和同学们玩“官兵盗”、三国演义等打仗游戏,常常去的地方。
当时是60年代,家庭作业并不多。放学后,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出了校门。一些同学并不急着回家。冉家巷附近,有一个连环画小书铺,花上一两分钱,可以在书铺里津津有味地看小人书。书铺的墙上,挂满了小人书封面,红红绿绿的。每个封面的角下,都有一个编号,只要说出编号,递上硬币,就能取到那本小人书。我们都喜欢看桃园三结义、三战吕布刘关张、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等。都不喜欢曹操,对诸葛亮、关羽,则崇拜得很。
然后,跑到冉家巷里,十几个同学分成两帮,你当刘备,我当吕布,然后开战。有个同学,死活非当刘备不可,但又不争气,总是被我们生擒。而此时,他手下的部将关羽、张飞却闪得飞快,早就逃得无影无踪。
我们打打杀杀地玩一阵,总是玩得满头是汗。
看天色不早了,才抓起书包,急忙往家里跑。家长问起来,回答总是“在学校里做清洁”啦、“搞课外活动”啦、“被老师留下来做作业”啦,等等,敷衍过去。家长们一般也不深究。
僻静的冉家巷,成了我们玩耍的一个重要据点。
据说,冉家巷因巷内曾有冉姓的大户人家居住而得名。重庆很多地方,都是这样,以有影响的人群姓氏命名。比如:杨家坪、谢家湾、罗家坝、袁家岗、戴家巷、刘家台、韦家院坝、张家花园......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韦家院坝的旁边,有个西来寺小学。小时候,我就在这里上小学。
我们最讨厌作文课。这大概是小学生们的通病。作文课上,老师布置写“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事情多得很。跳拱、斗鸡、滾铁环、拍洋画、下飞行棋......都比背课文、写作业,有意义多了。但那是不能写进作文的。
比如,离学校不远的地方,正在修缮宿舍,堆着砖头、河沙。我和同学放学后,到这里构筑工事,然后,分两派扔河沙开战,河沙被我们扔得到处都是。管工地的老头来了,我们一声喊,拔腿就逃,一个都没被抓住。
大井巷口,有个小油腊铺,门口立着一根晾衣用的叉棍。一个同学趁人家没注意,拿起叉棍,跑到一块空地上,学孙悟空表演耍金箍捧,我们看得眼花缭乱,不停地喝采叫好......这些事情,经常有人到学校里告状。老师查起来,谁也不承认。要是在作文里写这些,虽然很精采,但在老师那里,等于自投罗网,肯定会被叫进办公室写检查。
老师布置的作文,内容是要求和雷锋叔叔的事迹挨边的。同学们立刻各显神通,有给军属挑水的,有在车上给孕妇让座的;有看到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于是挺身而出,作坚决斗争的.......雷锋叔叔若是看到了这些优秀事迹,可能也会自愧不如。
我也绞尽脑汁,使劲编句子:
“今天,我和同学一起上学,看见一个老大爷拉板车,上坡很吃力。就跑过去,帮他推。老大爷感动得差点流出眼泪,摸我们的头,说,“你们真是毛主席的好孩子!”
老师下次布置的作文,题目是“记一件好人好事”。
这次不能再帮老大爷推车了。于是,我就写:
“今天,我和同学一起放学,看见一位老大娘摔倒在地上,就立即跑过去,把她扶起来。老大娘感动得差点流出眼泪,摸我们的头,说,你们真是毛主席的好孩子!”
老师批改我的作文时,倒也没说什么。
当然,也有倒霉蛋被罚重写。有个同学的作文里,每次都是捡到钱,只是金额不同,有时是一分,有时是两分。或者在学校交给老师,或者在街上交给警察叔叔。老师说:
“每回都捡到钱?这种好事,怎么全让你碰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