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到做不到?
肖恩·扬在《如何想到又做到》中给出了答案。他一生痴迷于探索人类行为,在他看来,持久改变并不需要改变你这个人本身,只需要理解改变背后的科学,并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行动步骤。
从理解行为到做出改变,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想到很容易,做到很难,但有迹可循。
为什么制定的目标总是三分钟热度,半途而废?为什么梦想总是让我们感到遥不可及?为什么既定的方法总是无效?
当能力配不上梦想的时候,痛苦总会随之而来。那又如何,没有梦想的人生,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即便被虐成狗,梦想依旧。那么如何逐梦呢?
在《如何想到又做到》中,肖恩·扬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的快捷模型——阶梯模型。
所谓阶梯模型,就是聚焦于当下,不舍近求远,不为那遥遥无期的梦想束缚,竭尽全力做好当下的事情。然后聚焦于下一步,做好下一步。如此往复,一步步前行,直到梦想的终点。
这个追梦的过程犹如爬楼梯,只要聚焦于脚下的一步,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向上,终能到达终点。
终点犹如梦想,目标犹如一节节的梯子,步骤就是那攀登每一节梯子的方法。
1、要实现目标,就要先专注于迈出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迈出第一步是需要勇气的。最常见的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老路。
我也是历经坎坷,才走上了读书这条路。以前,买了一堆书,基本被尘封于书架,偶尔翻看几页,仅此而已。后来,追求快速阅读,一天读一本是没问题的,可记不住,付出了时间,感觉基本没有收获。现在,追求精读,不求速度,只求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改变。
读书这件小事,第一步是什么?买书还是开始看书?
一步一循环,这里的一步是可复制的一步,完成这一步,然后不断重复这一步,即可到达梦想的终点。
对读书来说,第一步就是读书的过程,包括选书、看书、做笔记、输出所得等。完成一步,再以同样的方法走下一步。
教训应该是:找到正确的第一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实现第一步上,然后花时间回顾你的进展。接着在第二步中重复这个过程。
2、小步骤,小目标有助于实现梦想
目标太大,步骤空泛是常见的致使梦想成梦的关键原因。那么高效的步骤、目标该怎么规划呢?
步骤、目标应该聚焦于“小”上面,太大,则要付出太多的时间、精力,容易自我妥协,容易半途而废。
怎样才算“小”呢?
从时间跨度上来看,步骤大多只需要不到一个星期来完成,短期目标需要一周到一个月来完成,长期目标需要一个月到三个月来完成,梦想则需要三个月及以上来完成。
步骤、目标和梦想的阶梯模型一般而言,设定要花1个星期完成的目标,并规划出不到2天就能完成的步骤,是使用这套方法的关键。
我们专注于迅速看到结果。一旦步骤、目标能够快速完成,就会得到多巴胺的奖励,让我们感觉到“爽”,更容易坚持下去。
肖恩·扬举了一个内向的男孩锻炼社交技能的例子:
计划主要是通过小步骤和小目标来锻炼社交技能,目的是逐渐让自己擅长社交。他打算强迫自己去接触陌生人,并与之交谈一段时间。一开始找人闲聊1分钟,一旦成功,时间便增加到3分钟,接着是5分钟,最终,他就能跟陌生人展开长时间的交谈了。
他的计划先从即时通信软件开始,类似于微信、QQ,当在聊天软件上实现计划后,把学到的技能和计划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实现了提升社交技能的目标。
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短期目标,而不是长期梦想。我们需要规划恰当的渐进步骤、目标和梦想。
3、反思是实现梦想的加速器
反思是实现梦想的一条捷径,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当完成了一个小目标,回头想一下自己是如何成功地完成这件事的,并小小地庆祝一下,不需要呼朋唤友,静静地在内心庆祝几秒钟就好。
这种回想的过程,有助于建立起心理学家所说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自我效能感在这里指的是“改变是可实现的”这一信念。
这里的回想是建立在完成目标的前提下的,完成目标,回想一次,自我奖励一次,自我肯定一次,不断坚定“改变是可实现的”、“我能行”等自信的信念。
如果目标失败了,回想失败的过程,会动摇“改变是可实现”的信念吗?
对于不自信、信念不坚定者来说,这个时候的回想无异于雪上加霜,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其怀疑人生,怀疑自己。
但对于“道心”坚定者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一败一思,一思一改,一改一进,这种回想相当于雪中送炭,能够加速自我成长。
阶梯模型揭秘了抵达梦想的方法。关键在于如何规划目标和步骤,规划目标和步骤的关键在于“小”,分解得足够“小”,让每一步能够容易达成。
你的梦想是什么?
你的目标是什么?
你制定的步骤有哪些?
知道这么多方法,若只是想想感动,听听激动,回去不动,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