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的古都之城

作者: 喵墨酱 | 来源:发表于2017-01-09 22:39 被阅读0次

“九里山前摆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少年将士横出门,百战沙场念家书。

阵阵杀戮声恍惚还在耳边,凝重的肃杀之气将这座古城染上了一抹墨色。不似江南烟雨中的淡墨古朴的流水人家,不似边关硝烟中熏染的严寒之地……就如写意画中无心的一笔,虽然不是重重的主构架,却也没有淡若青黛,在这不是戍边之地逐渐蕴育出了这座充满厚重韵味的北方古城。

初读《书香徐州》,便被书中所描绘的徐州所深深吸引住,不由得思绪飘飞。

北方的壮士经商途经此地,南方的文人游运河至此处,繁华异常。可是,在这看似一片向荣的背后,却有着不为外人道来的坚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似乎是这里人们的家常便饭,从最开始的不安到之后的习以为常。古之时的坚韧与强悍在岁月的长河中,非但没有随着时间消逝,而在日复一日之中沉淀、凝聚,融入彭城人的骨血中。4000多年前的大彭氏国,早已经湮灭在战火的无情之下,可是却没有逃过撰史者的笔,在满满6000多年的史书中,留下一处笔墨,虽不及多少文明的叙述,可是在彭城人心中,却总算有了始点与归宿。安土重迁、叶落归根,不管历史的真伪与撰写者的偏颇,是真是假,孰是孰非,重要么?答案也许人尽不同,可是那又如何?总归在那充满变迁的人类演绎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说是厚重,却有点肃穆的意味。世人说:“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古时候的彭城,今时的徐州,无论世事如何变化,不可否认,在史书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十一个帝王,创造了令人不可忽视的帝王之地。四百年间,八代楚王,五代彭城王,据史书记载应有十三位楚王,十八座陵墓。乍一看,有些惊讶,想到多少年的朝代变换与兵家之争,也就释然了。正是有着这些,才让几千年的故事不至于淹没在无情的时间中,为那晦涩的历史语言增添了明亮的色彩。

墓地,这个老一辈人不愿提及的话题,在这个城市,成为标签。而我觉得,所谓墓葬,其实是世人想在尘世间留下自己曾经存在的痕迹。灵魂之说,在西汉玄奘远赴天竺之后,佛教传入中土,宿世轮回,转世而生,太多的人渴求长生不老,太多的人希望灵魂不灭。待到油尽灯枯,因为有了这一层的期待,而对死亡少了几分畏惧。就地取材,山峦连绵,无论是狮子山还是东洞山,亦或是卧牛山、龟山……即使身灭,也要“占山为王”。待到今时今日,我们依旧为那规模的巨大所叹服,惊叹于楚王财力的同时,也感到一丝惶惑,生前的种种风光,收人尊崇,在深埋在山林之后,谁还曾记得你是霸气的王侯?所关注的,不过是你的陪葬有多么丰厚,该如何通过甬道进入你的安息之地,那些你辛苦收集来的名贵之物,为你带来的不过是人们无法抵制的贪念。陵墓,这个代表着身份的词,从古至今,吸引了多少人眼球,不只是那宏伟的墓室,还有那有着绝对价值的陪葬品,为当时的历史添了些质感的画面。走在汉墓之中,浓浓的泥土味充斥鼻腔,望着如今空落的室穴,想象着墓室主人被宫人小心翼翼地放置在玉棺之中,身着金缕玉衣,带着无数的殉葬物,仪仗队的层层护送,侍卫对陪葬人的狠心之举,宫娥的哭泣,也许还有声声的殉葬词……千年之前的事情无法再次上演,可是在这如今只剩黄土的墓穴,总有一丝凄凉。纵使金甲荣半生,枯骨百年得叹息,不过尘土。

更不必说香火鼎盛的寺庙了,在历经千年的风雨之后,所剩的只有人们心中的佛念与斑驳的古寺了。

我们折服于汉朝的强盛与繁华,感叹于彭城的历史久远,深深留恋于徐州的古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如果说徐州的山是因为种种的王陵才得世人之重,那么徐州的水就是因为险要得世人之心。孔子曾说:“逝者如斯夫。”可见一斑。虽未去过名水,可也游过瘦西湖等,唯一去过的徐州湖¬——督公湖,令人眼前一亮的沙滩,贯于湖中的石桥,望不到头的岸堤,天工的岩石源……偏生一处的水利工程破坏了整体的感觉,却是现代文明对生命之源的善用。虽然不曾见过决堤时的汹涌,却可以想象满庭流水在大雨的呼啸中澎湃的场景,依山傍水,山峦的绵延,湖水的依傍。徐州,得天独厚,山水之中蕴育的古城,有着大山的豪情稳重,亦有着白水的灵动秀美。

谈到徐州的人,可能很多人的印象都是粗犷与彪悍。初到此处,他们有些上扬的口音给我留下来深刻地印象。人说那是“侉”,这点不可否认。可是我却觉得在那上扬的语调中听出了愉悦,无论是否喜悦。也许正是因为方言的独特,才有了豫剧的发展——江苏梆子。可以说,我对徐州的第一次认识是从梆子开始的,因为爷爷是个老戏迷。小时候,特别不爱看戏,总觉得那里面的人咿咿呀呀的,唱的人心烦。初中的时候学了鲁迅的《社戏》,对戏剧更没有好感了。可是江苏梆子却令我印象深刻。起先是因为那不像戏剧名的名字,其次是因为这戏听起来像摇滚乐,便有些留心。不像别的戏令人发困,反而比较过瘾。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徐州山多水多的缘故,这种戏既硬性刚重又有轻柔之处。可以想象:依水而建的茶楼,歇脚的人们边喝着润喉的茶水,边听着这令人舒爽的戏曲,该有多么惬意啊!

果然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爷爷常说听戏如听人生,再多的喜怒哀乐也比不上戏中的丰富。台上演的永远是别人的人生,而生活总归是你自己的。

从战火中重生,在平凡中安乐,什么汉高祖刘邦的故乡,项羽的“秋风戏马”,苏轼的“石潭祈雨”,子房的吹箫退楚兵……再多的滚滚红尘,销金铁马,在徐州百姓人的眼中,那是天边的事,而与自己何干?一亩二分地,一妻二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暇时聚在一起听听柳琴戏、梆子;妇人做做香包,逢年过节,剪剪外人称道的剪纸贴贴窗子,做道芙蓉肉、沛公狗肉、彭城鱼丸、鸳鸯鸡、羊方藏鱼,最后来个云母羹,一家人吃着颇咸颇辣的饭菜。只是这样,却有一种淡淡地温馨氤氲在空气中。我想,他们从来不是想得到外人的种种关注,无论是古时候的彭城,还是今日的徐州;无论是历史文化名城,还是作为南北交通要道,这里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生活的家乡罢了。未有盛名,不见其华,多么有名,不过是因为别人的人生绽放了光彩,而自己的生活,安宁就好。

一方水土,一方人。江南水乡,柔情似水,女子的淑婉,男子的文雅,似乎是南方的代名词。而这里,你是见不到那些呢哝之语、轻声细语的,更多的,是干脆利索的直言直语。“小生……敢问小姐……”此类言辞估计不会出现在此地。往深处了说,是粗鲁,往浅处了说,是豪爽。我宁愿觉得是侠士、侠女的语言方式,何拘小节?没有如东北那般,却也是偏刚了。人人都说山东大汉,仅靠的“五省通衢”也多多少少与之相近了。可我却觉得别有一番味道,就如同鹅卵石的柔滑让人喜爱,而嶙峋的石块却让画家青睐。俗话说的好:“各花入个眼。”天下之大,若是都如水般的温柔,那么有何必要分南北?

浓墨重彩,不外乎如此。

正如《书香徐州》中所说的“千元百宋竞相夸”,从百年前的沉沉硝烟,到今天的碧云蓝天,即使时光荏苒,心变纷呈,但是,这座古城依然氤氲着被烽火焠过的刚劲。虽然亦有人崇尚现代文明,以古时厚重之感而屑之,可是,无论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绝不会出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老北京的悲剧,何等嗟叹!

“徐”之意:缓缓趋之、安闲然之、悉数尽之。而徐州,不正是在沉重的历史中缓缓地走向现代吗?虽然步履艰难,烽火连连,却始终在岁月的画卷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在如今安闲的生活中细细品味那些充满古韵的旧事,将在频频不安的生活中懂得的坚韧与无所畏惧全部融入骨血。

“徐”一字,未道出本地的内在韵味,却通晓了此处的魅力之源。

浓墨重彩的古都之城

相关文章

  • 浓墨重彩的古都之城

    “九里山前摆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少年将士横出门,百战沙场念家书。 阵阵杀戮声恍惚还在耳边,凝重的肃杀之气将这座...

  • 夜郎古都之城

    我的家在碧野的青山中,我的情洒满这温情的故园,我的爱凝聚在这片温润的大地,我深情最爱的故乡,它是一片青山绿水的纯雅...

  • 2018-11-19 关西语言学院

    关西语言学院 学院简介 日本关西语言学院成立于1991年,学校坐落于日本文化古都,具有“佛教之城” “学问之城”美...

  • 深藏闹市的九十九间半(五)

    南京素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个婚俗展厅,浓墨重彩解读了烛光摇曳中...

  • 跑西马之城   圆古都之梦

    去年,很幸运,西马中签了,跑了一场高规格的马拉松、登了城墙、爬了华山、吃遍了西安的美食,然后就爱上了这座城市...

  • 千年古都 丝绸之城 - 草稿

    我叫南充,今年2218岁了,我看着你长大,我的三生三世你都知道吗?近期,《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主人公那“三生爱...

  • Holler第一次视频直播演讲感想

    大家好!我是Holler,家住美丽的13朝古都,古韵之城,西安!我在坚持星球已经在坚持星球坚持了12天了,...

  • 深圳餐饮空间设计,“艺鼎新作”,一城文化飨宴,致敬东方底蕴

    关中自古帝王都,意气风发长安城。 历朝历代的西安,可谓“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国际大都会。 十三朝古都底蕴浓墨重彩,千...

  • 京彩70年:中国美术馆建国70周年美术展2

    “北京风韵”与“北京意象”。以丹青绘千年古都新貌,为北京绘画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2大美术工程的历年精选之作,...

  • 一个被牺牲的高淳、一个大写的高淳

    中国南京!是一座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城!一块石头之城彰显她内灵外坚的包容大爱! 一个在北方人眼中的南方;一个南方人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浓墨重彩的古都之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ohbttx.html